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检阅》一课引发和思考

《检阅》一课引发和思考

11-07 15:34:49   浏览次数:223  栏目: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检阅》一课引发和思考,

 《检阅》一课引发和思考

      作者:赖配根    转贴自:《人民教育》   
            《检阅》是三年级(下)的课文,写的是波兰儿童队员参加国庆节检阅的事。有个叫博莱克的,左腿截肢了,靠拄拐走路。队长决定把他放到队伍的第一排。这个决定成功了,国庆那天“成千上万的观众的视线都集中在这一队,集中在这位小伙子身上了”,并给予了“长时间的掌声”。
            看完课文,我很感动。但听完武老师的课,我很震动。
            在对生字、重点词语和课文有了基本的理解之后,讨论开始了。
            “其他儿童团员手脚健全,走得好是应该的,为什么也得到了大家的称赞?”老师问。
            “因为队员们没有因为博莱克是残疾人而歧视他,他们给了他一个机会。”
            “但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并不是这么想的。他们是什么态度?”
            “感到非常难办。”
            “我不明白,博莱克截肢了,已经不适合参加检阅了,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吗?”
            “不行,他会难受的。”
            “我们来模拟一下如何劝博莱克。”
            “对不起,博莱克,你是残疾人,为了国家的利益,你就不要去了。”
            “为了集体的荣誉,博莱克,检阅时请你在家休息,把身体养好。”
            “我们还可以撒个谎,说,不是我们不让你去,是主席不让你去。”
            ……
            “如果你是博莱克,听了这样的劝告,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一个残疾人的心理是很脆弱的,这些劝告会让他很伤心。”
            “他本来很伤心了,现在又受到了这样的打击,以后可能会放弃。”
            “我会很高兴,很感谢,他们没有奚落我,还这么为我着想。”
            “不管怎样,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参加。”老师总结了一下,并再次要求好好朗读队长的话。
            课似乎该结束了,老师却突然抛出几颗“炸弹”。
            “我觉得队员们的决定是很好的。但是,中间少了一个步骤,大家想想,是什么?”
            一阵沉默。学生的惯性思维被打破了。
            “没有征求博莱克的意见。”有的学生兴奋地说。
            “对。队员们给了博莱克机会,但没有征求他的意见,他们应该告诉他这个决定或邀请他来参加这次讨论。为什么?”
            “因为博莱克才是讨论的主人。”
            “既然如此,课文这个地方就应该改动一下。还有一个问题,队长为什么要把博莱克放在第一排?”
            “显示对残疾人的尊重。”
            “鼓励他。”
            “让大家关注他。”
            “我不知道博莱克的个子怎么样,如果他的个子高,合适吗?”这个轻描淡写的反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老师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如果你是博莱克,你选择参加还是不参加?”不同的选择都有,但原因却出奇地一致:为别人、为集体等着想,唯独没有为自己考虑。

            “如果是我,我可以选择不参加,原因不是别的,就是为了自己的健康:腿的伤势更重了怎么办?”老师说,“总之,博莱克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既然这样,课文就可以重新改写。我相信,课后每一个同学都能写出属于自己的‘检阅’。”
            是什么东西震动我了呢?
            是武老师渐趋成熟的教育技巧吗,比如巧妙的设问,自然本色的对话教学?显然不是。与一些名师炉火纯青的课堂艺术比起来,这不算什么。
            是她教学思路的新颖吗?显然也不是。比这更新奇、更独特的课多的是。
            我思考了好几个月,现在终于明白,是她对“人”的无比尊重,是她那份出于人道的生命关怀。
            像《检阅》里队长那样“特意”的安排,在我们的现实里并不少见。对此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感动。我们从未想一想,这样的“安排”是否侵犯了被安排者选择的权利。被安排者也是有自由意志的人,不是“物”。他们有权对自己的“安排”发出声音,他们可以选择参加还是弃权,也可以选择站在前面还是中间或者末尾。这样的选择,无关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高低,也无关一个人精神趣味的高下,这是他作为人的权利。
            课文中队长说:“如果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的第一排,让大家都能看见他,怎么样?”好一个“放”字,这是把博莱克当作人还是物?“让大家都能看见他”,这是炫耀队员们的爱心呢,还是通过展览一个人的残疾去博得观众的喝彩,从而换取成功与荣誉呢?
            我不得不承认,在听完武老师的课之前,我不可能有这样的追问。而我所受的教育,不允许我有这样的追问。中学时我们读《孔乙己》,老师教我们读出的是对封建科学制度的愤恨和对孔乙己的轻蔑,比如他排出九文大钱的动作,就被认为是旧时文人虚伪、清高的典型写照。现在想想,孔乙己作为人,就不能有一点做人的尊严吗?他后来被打断腿爬到咸亨酒店,我们也能像小说里的酒客一样对他进行嘲笑吗?作为同类,我们的同情心何在?我们的悲悯情怀何在?
            教育如果少一份人性的光辉,我们的社会就会多一份暴戾之气。
            前不久,一家全国性大报登了一篇令人毛骨悚然的报道:某地中学的一个校长,围绕到底有没有打一个学生一巴掌的问题与家长发生了争执,结果竟被家长割断喉咙,当场惨死。对此,有些家长幸灾乐祸,甚至有人说校长“活该”。一名学生竟在校长遇害后的一天买了鞭炮到学校放;还有一名学生拿着三角铁要追打女教师,并当面对区教育局领导说:“对老师,我想骂就骂,想打就打。”
            专家说,要防止这种悲剧的发生,是家长和老师要学会“文明教育和说理教育”。

[1] [2]  下一页

,《检阅》一课引发和思考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