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对《“红领巾”真好》的点评

对《“红领巾”真好》的点评

11-07 15:17:12   浏览次数:350  栏目: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对《“红领巾”真好》的点评,

对《“红领巾”真好》的点评


我比较了解开课教师的心理。我对每位开课的教师都表示敬佩。因为上公开课经常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甚至有点危险的事。不说这破茧而出的痛苦过程,如果碰到评课的人用自己的尺子去丈量世界,用不正常的眼光去看待正常的课,对开课的人而言,这往往就是灾难了。所以今天的评课,我告诫自己尽量抛开个人喜好,以示对上课老师的负责。如有不当之处,请在座各位拨冗指正!

既然是同课,难免有“同曲异工”之处,我先概括谈谈五节课的相同、相似之处。

第一,每节课都以最主要的问题和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语言材料。这是一首诗歌,篇幅短小,内容简单,脉络清晰,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五节课都把教学的重点、难点放在“为什么说红领巾真好!”然后根据诗歌的特点及学生认识的基点,搭建框架,落实细节。

第二,对教科书以外的资源都作了适度拓展。为了体现小鸟的勤劳、能干、机灵、活跃,几位老师以“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这个诗句为着力点,进行课外资料的补充,这样的引申和展开,紧扣文本,使得课堂更为充盈饱满。当然拓展点一样,方式略有区别。

第三,重视传统的语文学习经验,演绎“语文的本色”。传统的语文教学,听说读写是至高无上的,这是很好的学习语文的经验,这五堂课不管采取哪种思路展开教学,对听说读写各有侧重,尤其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反复朗读,以体现诗歌教学的特色,努力以“语文的方式”让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因为是同课异构,这五节课存在着的明显差异。

第一,  整体框架搭建截然不同。

按上课的先后顺序来,第一节朱老师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规律,学生在教师的配乐朗读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解决生字词。然后以“多美的诗啊!你从这首小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呢?”逐节进行学习。再总结全文。整堂课思路非常清晰,教学内容相对集中,教学过程简单明了。听这样的课,感觉特别朴实,尤其是最后的书写指导,扎扎实实,有板有眼,先出示“蹦”,“老师碰到麻烦了,谁来帮帮忙,让我记住这个字呀!”老师的忙怎么不帮?学生忙碌开了,接着出示写得不是很规范的“蹦”让学生辨析结构。老师们不要小看这个设计,其实是指导学生不仅要把字写正确,写工整,甚至还要写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练习后。这是今天五节课唯一安排写字环节的,很难得。当然,这节课有几处向学生发出错误的信息,要纠正:1、扑棱棱,标调不规范;2,“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谁呀?3,课件小鸟飞来飞去设计得不好,可以不用。

第二节,杨君芳老师的设计策略是强化识字,淡化阅读。上课伊始,利用低段孩子爱看图画、漫画的心理特点引领学生先观察插图,这是一个美丽的清晨,小鸟在干什么?因为指定了观察的目标——小鸟,所以学生很容易说出,也很自然地由看图说话引出本课的生字词进行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对每个生词的教学又采取不同教法,“扑棱棱”是一种表示声音的词,像这样的词你还知道哪些?“叽叽喳喳”字形看,发现了什么?小鸟叽叽喳喳地说些什么?、、、、这样,就让识字和具体的情境联系在一起,和具体的事件联系在一起,和具体的文字、语句联系在一起,和具体的活动联系在一起,产生一定的识字效果。然后以一句“这些生字宝宝藏在一首诗歌里”很巧妙地引出今天的学习课题,这样的揭题,应该说是有一定的特色的。当然在生字教学中给人的感觉是预设有余,生成不足(例子省略),还有不够紧凑。

第三节王丹萍老师从课题入手,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具有阅读价值的切入口,“为什么说红领巾真好?”直奔最后一个小节,由此引发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比较深入的对话,尤其是第三小节处理不错,先以这里的“红领巾”指的是谁?导入,结合图理解了它的本义和引申义,然后解决为什么说红领巾真好,在这里不知大家有无注意到,五位老师只有王老师提到了,红领巾不光自己爱小鸟,让别人也爱小鸟,一语道破。然后,请大家带着喜欢的感情读读这节,清晰,简洁,明了。

第四节是蒋华丽老师的课。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人们对探究性学习,尤其是语文的探究性学习有了更为理性的追求。由于习惯使然,再加上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质疑问难的意识在低段语文课堂不是很强,今天蒋老师努力创设了一个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努力唤醒低年级孩子的问题意识,激励他们去问“我不懂的是什么”?或“为什么是这样?”,使质疑、解疑成为这节课的主线。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她的教学过程:蒋老师在学生读准、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再去读读课文,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静思默想,划出不懂的地方。在学生汇报的时候,由于对学生的质疑,教师有一定的估计,所以能迅速把学生的问题梳理、归纳,词语集中在“活跃”、“扑棱棱”、“蓬松”,阅读理解就集中在一个问题:“为什么说红领巾真好?”目标明确后,然后分步探究,达到了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如果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形容谢老师的课应该是恰如其分的吧?面对多种媒体声色光影的“入侵”而影响学生“拥抱”文字的现象,谢老师素面朝天,干干净净,不蔓不枝,一支粉笔一本书,演绎最本真的语文常态,是为境界。谢玮玮老师的课,浓缩成一个字就是“读”,展开些说就是“读准读通,读懂读好,熟读成诵”,对语文教学来说,读书应该放在第一位,尤其是诗歌更应如此。整堂课谢老师十分重视指导学生用心读书,没有琐碎的分析,没有过多地追求内容的深度,就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激发了学生读的兴趣,达到了读的最佳效果。(举了谢老师第一小节的部分教学环节,很好)

第二,  细节落实巧妙自然。

如果说整体框架的搭建显示出教材处理的全局观念,那么细节处理更彰显出教师的智慧。

中国的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在它自身的结构中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杨老师从汉字的本义出发理解“巢”,由形及义,形中通义,字中藏理,感性而富有意味。看,这巢,下边是一棵树木,中间是一个鸟窝,几只小鸟住在温暖的鸟巢里是多么舒服啊!我想,这样教,何愁学生记不住字形呢?而这“小鸟住在温暖的鸟巢里是多么舒服啊!”又为下文“红领巾真好”难点的突破打下了很好的伏笔。老师们,如果我们在字词教学时能够多一点对汉字文化内涵的理解,让学生感悟字词的意象、意蕴、意趣,感受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由衷的敬畏和热爱。

 

请老师们关注王丹萍老师的三句话:

红领巾为什么要放鸟巢?少先队员不光自己爱鸟,还教育他人爱鸟

学完全文后的一段总结:诗歌写了可爱又机灵的小鸟,捕捉害虫,保护树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好,少先队员放鸟巢,做木牌,用自己的行动保护着这些可爱的生命,这真是一幅人类和鸟类和谐相处的美丽的图画呀。让我们用朗读来赞一赞他们吧!

结束时的拓展,少先队员是一支富有爱心的队伍,除了爱护小鸟,他们还会爱护哪些小生命呢?这三句话彰显了王老师对文本独特解读能力,源于教材,又超越教材,再加上王老师不愠不火、亲切自然的教态,真是难得!

 

一节课的几个点,如果教法相同,难免让人有重复之感,产生审美疲劳,蒋华丽老师就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展开对这几个疑点的教学。一是以词语理解为核心,展开1、2小节的教学,二是以解决问题为途径读懂第三小节。由于时间关系,这里仅举一例:教学蓬松,先看老师的头发,刚洗了多蓬松眼,小鸟一会儿梳理  一会儿在干什么?然后用“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说话,让学生在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感受小鸟的可爱、快乐!老师们是否意识到,像这样的说话训练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也是很重要的,可往往被大家疏忽了。

 

谢老师的课如行云流水,跟她的课堂教学语言有很大的关系:当有个学生朗读的状态不对时,谢老师说:“我知道你大声读是为了让大家听得更清楚,可这样会降低你朗读的质量。”果然,学生第二遍就不一样了。老师们,看似这不经意的评价,其实既有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更是一种朗读方向的引领。学生不仅读懂文本,习得方法,并且增长了学习的信心,精神世界得以全面提升。这样的评价语言在课堂中随时可以捕捉。

[1] [2]  下一页

,对《“红领巾”真好》的点评
《对《“红领巾”真好》的点评》相关文章

tag: 红领巾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