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第一次抱母亲》市观摩课教学实录

《第一次抱母亲》市观摩课教学实录

11-07 15:17:53   浏览次数:737  栏目: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
标签: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第一次抱母亲》市观摩课教学实录,

生:我抱母亲的时候发现母亲很轻,我心里很难过。

师:仅仅是难过吗?作者难过,想起了什么?

生:作者想起了小时候母亲背着“我们”。

师:很好,只要认真读书,就会有收获的。谁还有要补充的?

生: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这个地方对我印象最深。

师:会读书的人能把书读薄,最后读成一句话。谁能用几句话概括一下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可以用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来试试。

(出示:“……先写……接着写……然后写……最后写……”的句式提示)

生概括,交流。师引导补充。

【点评】“把文章读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中段阅读教学中另一个重点训练项目。根据学生语言概括的组织能力还比较有限的实际,引导学生用“……先写了……,接着写……,然后写……,最后写了……”的句式,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里学生既获得了语文知识——语言形式的一个范例;又经历了语文能力形成的过程——通过组织语言文字说(写)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从中习得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思路和方法——把课文前后几个部分的主要内容串联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堂教学中“知识”、“能力”,“方法”、“过程”在哪里?怎么整合?我看这个环节就有。

六、指导写字。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文中有几个生字,大家已经会读了,可是还要会写才行。看看这几个字,说说哪个字写起来有难度?(出示生字)

(1)生提出难写的字。(重点指导“摔”和“瘦”)

    (2)出示汉字的写法指导,让学生跟着在空中写,然后在书本上描红。

(3)展示部分学生的作业,并适时评价。

(4)抄写课后的词语。

【点评】 写字教学要贯穿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阶段。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写字的指导只需要抓住重点的字就可以了,其它的生字提示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和能力自学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次抱母亲。上节课同学们提的问题哪些已经解决了?生交流。

生:我们已经知道了是作者抱母亲,因为护士要换床单所以我抱母亲。

生: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点评】回顾上节课学习过的内容,梳理上节课已解决的问题,导入新课。这也使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连接起来。

二、精读悟情

师:很好,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还没有解决。“第一次抱母亲‘我’是什么感受?”出示默读任务。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并且划下来。生交流找到的句子。

学生默读静思,圈点勾画。

【点评】 默读是人们平时读书的常态,是人们语文素养的重要能力之一。“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是中段阅读教学中另一个重点训练项目。此环节的目的在于通过上节课遗留的问题,抓住关节点的问题:“第一次抱母亲‘我’是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找出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这恰恰也是文章的动情点,通过抓住文章的动情点铺陈展开,贯穿全文。正是张庆先生所云:“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2、引导学生理解“竟然”(“竟然”是什么意思?)

师:“竟然”是什么意思?

生:居然,没想到。

师:出乎意料之外,对吗?也就是说作者提前没有想到。作者没想到母亲这么轻,前面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我没想到母亲这么轻?”找找看。

学生交流找到的句子。

(出示:“母亲竟然这样轻,我心里很难过”。“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点评】 又抓住了这几个关键词语和句子,与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前后呼应,螺旋上升。

3、请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师:她读的怎么样?

生:她读的有感情。

师:哪里有感情?能不能具体说说哪个句子?

生:“我赶紧说…”这里读的好。

师:嗯,那你学着读一读。

生:(读)

师:“我赶紧说”,为什么要赶紧说呀?

生:因为母亲病了,所以我赶紧说。

师:是因为我对母亲的关心,对吗?还有没有那个地方读得好?

生:我觉得母亲的话她读得好,读的很轻。

师:母亲当时怎么样?

生:母亲病了,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所以读的时候要轻点。齐声读一遍。

师:我觉得护士的话里有个词语很关键,护士“责怪”地说。 “责怪”意思是责备、埋怨。在文中指的是护士关心病人,要读出埋怨的语气,责备有点太重了。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读句子(学生齐读)

【点评】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我赶紧说’读得有感情”,“母亲的话她读得好,读的很轻。”“为什么……”,“因为我对母亲的关心”、“所以读的时候要轻点”。从学生语文学习所表现及获得的知识、技能、过程、态度等方面切入,给予具体评价、矫正,经历更加有用的学习过程。关注细节,注意词语的情感色彩在句子中表达的细微差别,又较为准确地体会到句段的意思。

4、师:读完第一段,了解到我没想到母亲这么轻,我的心里很难过,但是我难过的不仅仅是这些?(出示母亲挑着重担的画面)

5、说说你从画面中看到什么?(生交流)

生:我看见一位母亲,手里拉个小男孩,背上还背着一个孩子,肩上还挑着担子,很辛苦。

师:看的很仔细,谁还想说一说?

生:文中的母亲走路很艰难,脸上还流着汗。

师:很不错,还加上了自己的想象。

6、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中是怎么写的 ?读“在我记忆中…”

指名读。哪些语句让你感受最深,谈一谈。

生: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我觉得母亲很辛劳。

师:说的不错,有自己的体会。

生: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们长大以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叫她来挑”,我觉得母亲很关心儿女,不让儿女帮自己干活。

师:说的多好呀,母亲很关心儿女,从来不让儿女挑重担子。

(出示词语“重担”)

7、师:“重担”指什么?(生交流自己的体会)

生:指很重的担子。

生:超出一般的担子。

师:仅仅是很重的担子吗?还指什么?母亲还要做些什么?

生:还要养育儿女。

生:挣钱养家糊口。

    师小结:是呀!重担是养育儿女的重担,是家庭的重担,是生活中的重担。

师:我们理解了“重担”之后,再来看看“翻山越岭”指什么? 

生: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道道岭。

生:母亲很辛苦。

生:很艰难。

师补充(是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和走过的曲折、不平坦的人生之路。)

【点评】 引领就是引发联想和想象。母亲挑“重担”画面的适时展现,充分用好了课本资源。从观形象、生联想、谈想象,到体会文中“重担”、“翻山越岭”这些词语表面意思背后的意象,水到渠成。

 8、谈了这么多的体会,谁来说说作者为什么难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第一次抱母亲》市观摩课教学实录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