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hzcy 发表
一、我的思考
《火烧云》是浙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册第20课。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著名女作家萧红以热情酣畅的笔墨给我们勾画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火烧云图景。课文写了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全过程。重点写“上来”部分。先写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笼罩在柔和明亮的霞光中,万物都改变了自己原有的颜色。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连用7个“了”的句子,不仅展示了栩栩如生的神奇景象,同时渲染了人们欢乐的状态和作者叹为观止的心境。一个“烧”字极其形象地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以“着火”作喻,言其鲜艳无比,光亮耀眼。接着作者以不同形态的词语描述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渲染了红霞飞舞、瞬息万变、目不暇接的奇妙景观。一句“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更是极尽表达之能事,于模糊处显神奇,于未尽处见无穷。
描写火烧云各种奇妙的形态,简短的三个段落却勾勒出三幅动态的画面: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而且十分传神地写出瞬息之间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的变幻过程。三段之间连接句的匠心、表达变幻词语的丰富都是课文的语言特色。
最后火烧云下去时的“恍恍惚惚”一词,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是目不暇接?是陶醉忘我?还是……
本文内容简单、表达方式通俗易懂,教学时不必在情节内容上拘泥滚爬,应该把握文章景象壮观、描摹逼真、语言富有张力这个特点,引导学生语言与审美共舞,激发学生在赏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能用自己的语言介绍火烧云的特点。
2、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感受火烧云的壮美神奇,并能初步体悟文章语言的表现力和结构的严谨。
3、拓展想象火烧云的颜色形态,仿写。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点:感受景象的壮美、语言的活力。
(三)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1、猜词揭题,营造阅读期待〔如果学生没有预习过课文,此文教学适合据题质疑,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同时有利营造阅读期待〕
板书:火烧云。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云怎么会烧?难道是有人飞上天,把火给烧了?……)
师:看到题目会去思考、猜测,是一种好习惯。带着这种猜测、好奇的心情读读课文,可能会有别有洞天的感觉。
2、初读课文,文通字顺
(1)交流难读的不太上口的语段,目标锁定第三自然段。
自由练习第三自然段,练个口熟。
(2)在指名朗读时引导学生理解:梨黄(就是像……一样的黄)茄子紫((就是像……)、葡萄灰(教师介绍:有一种葡萄,还没成熟时,青中透灰……)
(3)词语拓展:生活中我们经常用事物的颜色来表示某种颜色。比如像苹果一样的绿(学生:苹果绿),比如?(学生:石榴红草绿 湖蓝)
〔根据学情,锁定目标重点练读,是一种经济有效利用时间的智慧。在初读时随机解决一些常识性的知识点,是为后续学习作个铺垫。〕
3、再读课文,感知表象
(1)再读课文,跟随作者的目光看看火烧云到底怎样?
(2)学生读后交流对火烧云的了解。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请学生思考发现大家共同点。(随机板书:形状、颜色、变化。)
(3) 速浏览课文,梳理文章脉络。哪些自然段是在写颜色?哪些是在写形状?学生读书后交流。
〔感性的语文教学绝不能排斥梳理能力、概括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高段,应该有意识地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质量。〕
4、品味语言,感受景美文美
(1)自由读1、2、3自然段。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2)根据学生交流随机学习其中一段。
l 第一自然段教学:先请学生琅琅读这段,交流眼前展现出怎样的画面。再通过教师引读让学生感受大地上事物颜色的的变化。
接着激发学生思考火烧云未上来前,大白狗还是大白狗,黑母鸡还是黑母鸡,而火烧云上来后,一切发生的变化。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是火烧云给大地带来了神奇的景象。并想象这时的天空是怎样的一副景象。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和朗读点拨:这段一共有几个“了”?读读体会这种心情。(学生:仿佛听到作者面对壮观景色不断发出呼喊……)
配乐朗读第一段。
l 第二自然段教学:(炼“烧”字)自由读这段话,“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就是——(学生:红到……染到……漫到……飘到……)
师:再读读,“烧”字让你感到……?
l 第三自然段教学:你读出了什么?
学生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交流变化极多极快。
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改为省略号,读读,行吗?
继续引导学生比较:“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葡萄灰。半灰半百合色,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与课文原句比较。
〔通过比较,激活学生的思维,冲击学生的视线,让学生感悟到“烧”字不仅写出了颜色,还勾勒了独特的动态美;感受到同类词语排列一起,更富有节奏感、和谐美。同时还让学生从心理层面触摸到颜色的神奇、景象的壮观。〕
5、拓展、仿写
(1)欣赏火烧云照片,学生观看后,交流脑海中跳出的词语。
(2)选择几幅照片,模仿第三段说话写话。〔印证想象、丰富形象、发展语言〕
第二教时
1、配乐朗读1、2、3段。
2、感受“火烧云”的形态美,品味语言表达美
学生静心读4、5、6三段后,交流读书所得。〔教师相机点拨提升,特别要注意学生表达时语言的质量和是否联系课文语句谈感受。〕
l 在学生的交流中引导他们注意三段话结构的类似:“出现——样子——变化——消失”。
引导学生比较把每段开头的连接语都改成 “一会儿”开头,有什么感觉?
间录学生交流片段:
生1:用课文中的连接词,更给人一种快的感觉,因为“忽然、接着”有一种突然的感觉。
生2:不断地给人新的画面,给人一种兴奋、激动、惊喜。
生:都用“一会儿”语言太单调太乏味。
〔立足文本,立足语言,从平平常常的“一会儿、忽然、接着”等词语中感受火烧云的瞬息万变和汉语言的魅力。〕
l 教师引读这三段,激发学生再思考比较,还发现什么共同点。
〔这个环节的预设富有弹性,充分开掘学生思维,让他们畅所欲言。学生可以从作者观察得仔细方面说,也可以说“有了丰富联想,能把事物描绘得生动”等等,如果学生无法发现,教师也不强求。〕
3、敲击“恍恍惚惚”,体悟情感
读第7自然段。
师:你有过“恍恍惚惚”的时候吗?当时感觉怎样?
师:作者明明观察得仔细、描写得细腻,怎么会是“恍恍惚惚”的呢?
,借思维支点,守语文本位——《火烧云》教学谈tag: 教学 语文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