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17年秋《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7年秋《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03-06 16:56:48   浏览次数:141  栏目: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2017年秋《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1年秋《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锻炼品词析句的能力和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学习随着观察位置的变化有顺序地观察和抓住景物特点描绘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颐和园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清脉络,把握顺序
1、欣赏颐和园插图填空:颐和园是一个(      )的公园。
2、今天作者会带我们去游览公园的哪些景点呢?默读课文(2—5)小节,用--------     画出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并把线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来。(可用文字的方式表示,也可画图表示)
(1)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3、通过线路图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吗?
4、小结: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地点转换顺序或游览顺序。
二、讲练结合,细品韵味
1、作者是如何把这些地方的景物描写具体的呢?你对哪个景点最感兴趣?自己再去细细品味。
(自由分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用“      ”画出景物,抓住景物特点)
2、“我是最佳小导游”(各组交流汇报。)
<1>、学习第二自然段:长廊
(1)小导游讲解长廊。
(2)其他学生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3)长廊的长和美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生:通过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分成273间。)学习作者用数字说明事物的方法,理解这种方法的用处。
(4)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来描写长廊的长吗?(生:长廊真长啊,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万寿山脚下。……)
(5)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长廊的一头,会看到什么?(用向前看……向上看……向两旁看……的句式说一说)
(6)漫步长廊,欣赏着五彩的廊画,闻着微风送来的淡淡花香,你会说:
长廊真是世界上最--------------- 廊。
<2>、学习3、4自然段:佛香阁和排云殿
(1)导游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佛香阁和排云殿。
(2)听完讲解你能感受到佛香阁和排云殿的特点吗 (雄伟高大,金壁辉煌)
(3)这些特点是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耸立、金壁辉煌、一排排)
(4)指导朗读,读出气势。
〈3〉、学习5自然段:昆明湖
(1)导游讲解昆明湖。
(2)昆明湖可是镶嵌在颐和园的一块碧玉呀!作者是如何用语言表现的
呢 (打比方)出示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3)品读句子,理解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句式练习:
昆明湖真美呀,                               。
昆明湖的水真绿呀,                             。
(4) 换词法体会“滑”字。(通过滑——划的互换,体会昆明湖的静,游船,画舫的慢,间接表现昆明湖的美)
(5) 背一背这句话。
〈4〉、学习5自然段:十七孔桥
(1)导游讲解十七孔桥。
(2)发散思维:十七孔桥上的狮子有哪些形态呢?(出示练习题: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子,柱子都雕刻着小狮子,它们有的(       )、有的(        )、有的(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这17孔桥真(      )!
3、谁能把颐和园完整的介绍给大家呢?
4、师小结: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三、读写结合,临摹章法
1、一篇文章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叫叙述顺序。
2、分男女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刚才我们学过
的内容,想想这篇文章的叙述顺序。(指名答,归纳小结板书)
3、学习《颐和园》这篇文章我们最重要的是学会作者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叙述、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4、模仿《颐和园》的描写手法进行小练笔: 《美丽的校园》
附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十七孔桥
评课记录:
    成功之处:新课标强调角色转换,让学生进入角色,充当小小导游员。各小组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进行介绍,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滑”“划”互换是字词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准确用词的最好例子。同时,能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有效地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
不足之处:整堂课学生朗读训练较少,对这样语句优美的文章应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教学反思
《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描绘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1)课文介绍的景物较多,为了让学生感悟课文中介绍的颐和园的景点的形象美,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在做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颐和园许多相关资料,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2)让学生进入角色,充当小小导游员。各小组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进行介绍,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3)课后留下了扩展余地,能有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因此,在课文学习结束时,我用激情的语言提醒学生到图书室查找中国还有哪些名胜古迹,再进行交流,这样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4)
读的太少,光为了分析课文段落中长廊的美、长;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和美;登上万寿山顶看到昆明湖的静、美;然而我只抓住了重点语句读,忽视了段落间的读,只是在分析好每段后对文本进行了重组,利用师生合作读来再次进入文本,虽然做到了整体感知到局部重点朗读再到师引读再次整体读,但总的来说还很不到位,离语文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还有一段距离。只因讲得太细,而时间分配不均精读没有时间,只是粗读。这是今后工作中应引起注意的地方。

 

,2017年秋《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