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行云流水——听叶绍翁的《夜书所见》李伟莲

行云流水——听叶绍翁的《夜书所见》李伟莲

11-07 15:34:22   浏览次数:820  栏目: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行云流水——听叶绍翁的《夜书所见》李伟莲,

行云流水——听叶绍翁的《夜书所见》李伟莲 

第二次听老师的课才发现自己昨天下结论实在是太早了,我以为老师仅仅花那么10分钟就当作完成这首古诗的讲解。原来重头戏还在后头,今天我总算见识到了,经历了那行云流水般的课堂,一切都那么自然,不仅钦佩老师处理教材和设计教学的能力。

下面是我零星的课堂实录:

刚开始上课,老师并不急于打开课本,而是先管纪律,从上一节课的数学测验的成绩来强调学生的退步和激励以后的进步。此时整个课堂都很安静,很符合进入上课的境界。

一、复习导入

打开课本,齐读上节课已学过的课文《夜书所见》,老师同时纠正“挑”的读音,问作者所在的朝代,诗歌的写作特色——借景抒情。

二、品字赏句

(1)先理解两句“潇潇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生读完这两句诗后,老师结合课文里的插图,让学生清楚作者所在的位置是在江水里的小舟里,加深对篱落即篱笆的认识,感受儿童捉蟋蟀的自由自在和无忧无虑。完成了教学目标之一:会认“萧、梧、挑、篱落”等字词。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为有一个轻松的开始,创造自由的学习氛围。

老师用提问的方式解释了“潇潇”和“梧叶”所含的韵味,即潇潇的秋风横扫梧桐叶,“送寒声”即送来了阵阵冬天即将来临的寒意。

问1:如果你正处于这种环境,你会有什么感觉呢?

(此时学生对作者远离家乡,想念家乡的思想并没有多大感触。)

于是老师换用了一个例子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这一思想。他用假如你们以后长大了,要离开家乡到外地去工作或居住,又不熟悉当地的的方言,你们会想念家乡吗?老师再举自己外出旅游的经验和外国游子落叶归根的心情。通过这些感性的例子,学生初步体会到了思乡之情,为下文的学习铺垫了相应的情感。

(2) 理解后两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对捉蟋蟀这一生活场景,老师用形象的动作表演展示;强调了诗歌里的景是秋季的景物;解析这两句诗的意思;着重理解“借景抒情”。叫学生解释这两句诗句的意思,考察学生的理解,也完成了课后的练习题。

老师针对学生的理解,加深了“知”的理解,“知”是猜想、想象的意思。诗人看到远处的灯火,猜想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夜深了,还看到远处的篱笆有一盏灯亮着。

学生把答案记录在课本上后,老师要求学生先读诗句,再读解释。

三、总结巩固

1、老师对着黑板的板书,强调中心思想:思念家乡,回忆童年。

2、重读整首诗,相机正音,如“灯”的后鼻音。

3、再次复习“萧潇、梧叶、挑、促织、篱落”等字词

四、课后作业

背诵和默写这首诗。

评价总结:

老师主要采用“以读促知、以读促解、以读促悟”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目标已达到,语言像行云流水般,在不知不觉中感知诗人思念故乡,怀念童年。重难点是在老师通过多种方式多次的强调中无意就已记住了。课堂气氛还可以,学生踊跃回答问题。板书一目了然,突出重点,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个人愚见可以改进的地方有:导入还可以更加生动,最大可能地引起所有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拓展和对比理解;尤其是没有指出全诗的诗眼“动客情”。由于是三年级,只要求理解整首诗的大体意思,重点还是放在学习生字词语上。老师的取舍是正确的。

,行云流水——听叶绍翁的《夜书所见》李伟莲

《行云流水——听叶绍翁的《夜书所见》李伟莲》相关文章

tag: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