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教学设计数学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11-07 15:37:14   浏览次数:948  栏目: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标签: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4.隔位退的退位减法。P67——P68
这里的隔位退是通俗的说法,其实就是特殊的退位减,即退位时遇到0的情况,这也是本单元计算教学中的难点。
本单元教材有以下编排特点:
1.重视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探索算法,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
由于学生上学期已经学会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完全可以迁移到三位数减法中来,所以教材在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中,不再出现通过学具操作(如摆小棒、拨算珠等)获得直接经验来理解,看P58、P60的例题,例题中没有计数器,也没有小棒。教材是注重让学生借助前面学习中已经掌握的知识、方法和积累的经验,有效地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迁移到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中来,探索从不退位到一步退位再到连续退位的算法,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在教学中如果有部分学生难以实现算法迁移,仍可以借助直观的学具操作理解算法,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抽象。当然,我这里所说的不包括隔位退的退位减法,隔位退是难点,应该借助直观学具来帮助理解,下面会讲到。


www.lexue88.com 2.重视计算的整体结构。
教材重视这部分计算的整体结构。可以看到,前两部分内容,也就是不退位和退位的三位数减法,教材安排的P58、P60的例题和前面的加法一样,都是从同一个情境中(图书馆的图书)提出不退位、一次退位和连续退位三种不同的减法计算问题,便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这些算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创设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让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融为一体。主要体现在:
(1)教材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了解决所提出的问题,需要学习新的计算,探索新的算法。这是新教材计算教学的特点之一。我们前面的计算教学其实都是这样,如上学期学的加减法都是创设情景以后,通过问题引出新的计算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提问:看了这幅图画,你能提什么问题呢?怎样列式呢?这样教学,既解决了问题,又学会了计算。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内化算法。本单元教材结合加减法安排了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看P64的例题,例题仍然是以借书的题材出现,比较现实、有趣,呈现形式丰富多彩:有画面标注数字,原有185本书,185是标注在画面上,学生看图才能发现;还有文字对话:上午借出36本,下午借出52本,是老师的对话。教学时,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进入情境,搜集和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充分地、正确地理解问题。新教材以显示情境呈现问题,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了解情境,从情境中明白要解决的问题,收集用与解决问题的必要材料,所以这里的问题“还剩多少本”,是学生搜集信息以后,自己提出的问题,不是直接呈现给学生的。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搜集完信息以后,应组织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充分地说,把自己看到的都说出来。要提倡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不一定去读题目中的语言和数字。即使学生说了一些与数学内容、与要解决的问题关系不大,甚至无关的信息,也不要轻易否定,更不能讽刺、讥笑。其实这是我们老师经常犯的错误,也包括我,一听到学生东说西说就是说不到点子上,就开始着急,然后没等学生说完,就说:坐下、坐下。或者干脆换人重说,这样做,理由也很充分呀,学生拖拖拉拉的浪费时间,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要完不成的。但是,反过来想想,学生由于没答到要点上就被你打断,或者被你批评,学生的一腔热情就被你熄灭了,积极性没了,更别谈自主性了。所以我们教学时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把一节课的任务定得死死的,不要为了任务而任务。一节课的任务没完成,没关系,下节课继续。教材本身只安排了53课时的教学内容,期末复习4课时,还有四十几课时干什么呢?那就是作为机动课时,便于我们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安排教学。在学生搜集了那么多有用或者无用的信息以后,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帮助他们提取有用的信息,从而明白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步就是利用经验,构思解决问题的计划。构思计划是解决问题最关键的一步。教学中经常看到有些学生在选择方法时举棋不定或者盲目乱用,走了弯路甚至发生错误。做题时常常凑数字,不是乘除,就是加减。这些学生缺少的是明确的解题计划。那么,怎样让学生构思解题计划呢?①利用现实情境唤醒已有经验。学生在前三册教材中解答过许多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对常见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已积累了一些认识。教学中可以激活这些经验,在学生进入情境捕捉各种信息的同时,引导他们说说根据看到的条件,你能想到些什么,还能算出些什么?看书上小柿子和小辣椒的想法,它们就是利用现实情境唤醒已有经验:小柿子是根据上午借出36本,马上想到可以先算还剩多少本;小辣椒是根据上午借出36本,下午借出52本,马上想到可以先算一共借出多少本?学生也会从条件出发,根据条件马上想到可以先求什么?学生出现不同的想法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着重突出“先算的各是什么”,使学生在比较中领会到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不同,方法不同,但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②在画画、摆摆、圈圈等活动中寻找联系。分析两步计算问题实质上是把它分解成连续的两个一步计算问题,归根到底是分析数量间的关系。有些两步计算问题中条件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可以让学生通过画画、摆摆、圈圈、连连等活动,理清关系。如P64的想想做做第二题,就可以用连连的方法。红红说:我比小云多25张,红红就跟小云连起来;小云说:我比大新少14张,小云就和大新连起来。通过连,可以找准对象,避免混淆。又如第四题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多7朵,这里就可以用圈圈的方法,把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圈起来,便于寻找数量间的联系。
第三步执行计划,让学生独立解题。因为解题的运算方法在前面的教材里都已经学过,所以要让学生独立地按计划去解题。教师的指导作用应在以下两点:①提醒学生仔细选择运算方法并找准相关的两个条件。其中第一步的运算方法及条件要到问题的现实情境中寻找,也就是直接到题目里去找相关的两个条件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第二步应从需要解决的问题思考,并利用第一步计算结果。也就是第一步的结果应该是作为第二步当中必不可少的条件。②提醒学生做完后要分析解题结果是否合理,是不是符合实际情况,这也是检查题目是否答对的有效手段。但这是学生常忽略的问题,学生题目做完以后,常常不会检查,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检查。比如说上个学期我在单元测试卷上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只手有5个手指头,3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手指头?简简单单的题目,我想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知道3个小朋友有30个手指头,但学生做下来只做对了三个小朋友,其余都是3ⅹ5等于15个手指头,我急了,提醒他们好好想想,聪明的小朋友就开始检查了,马上发现15个手指头是跟实际情况不符合,于是就重新调整了解题策略。但大部分学生仍然是无动于衷,觉得是应该用乘法计算,3乘5就等于15,没错。到了讲评考卷的时候,我就把做错题的同学叫起来,直接问:3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手指头,伸出手来看一看。他们马上就说:有30个手指头。明明知道有30个手指头,但做起来不就是那么回事,如果学生会把解题结果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想想结果的可能性、合理性,就不会发生这种可笑的错误。从那以后,我就多长了一个心眼,做完题以后经常提醒学生检查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在讲评时,我也经常从结果的合理性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如买东西关于钱的问题最为头疼,学生最容易混淆。一只书包40元钱,小明买这只书包还找回10元钱,小明付了多少钱?这样的题目学生常常做错。后来我就让学生从结果来分析:40-30=10为什么错。学生就会说,一只书包要40元钱呢,小明只付了30元,是买不到的,更不用说找钱了。还有像乘除混淆的题目:一个柜子放4个球,8个球放几个柜子?4和8在一起,既可以用乘,也可以用除,学生就错误百出,我也引导学生从结果来分析,如果用乘法的话,8个球要放32个柜子,联系生活想一想,8个球怎么去放32个柜子呢?显然用乘法是不可能的。一个学期下来,这个方法还是蛮管用的,在检查时特别管用,学生把自己的解题结果跟实际情况一比较,对错就马上知道了,当发现结果不合理,就去检查自己的解题计划进行重新调整,这样正确率就提高了。书上的这道例题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进行检查,看看结果是不是合理,如果有学生先算36+52=88,再算185+88=273,就引导学生分析这个结果“还剩273本对不对,为什么?”学生就马上想到,一共才185本,借走以后怎么会剩下273本,反而变多了,显然,这个结果是不合理的。


www.lexue88.com 第四步反思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平常解决问题时,只要求结果正确、合理就算这个问题解决完了。其实,教学还没有结束,因为教材中所安排的这些实际问题不仅是要解决,更是为以后学习更多、更复杂的问题积累经验。因此,解决问题后的反思是必不可少的。怎样反思呢?①要围绕刚才的解题过程组织学生反思。让学生说说你从情境中找到了哪些条件;说说抓住情境中的哪些信息确定先算什么的;说说对计算结果是否合理是怎样想的等等。②把反思和交流结合起来。通过交流,学生间相互了解、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方法的多样性。就像这道例题有两种方法解答,这两种方法不应是教师教给学生的。学生独立解答时,可能只会想到一种方法,通过交流就可以看到另一种方法,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相关文章

tag: 数学  ,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教学设计 - 数学教学设计 -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