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鸟的天堂》教学思考

《鸟的天堂》教学思考

11-07 15:34:22   浏览次数:839  栏目: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鸟的天堂》教学思考,

《鸟的天堂》教学思考(推门课)
 
 
《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课文内容,并不是什么难事

,对于搞清楚课文对于事物的表达方式学生也能够比较容易的掌握。但是,如何在朗读中读出作者

的思想感情,如何在阅读中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却不是凭老师的三寸不烂之

舌就能把学生培养出来的。如果我们把老师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这显然难以达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

力,升华学生智慧的目标。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在教学中我贯穿了自主阅读教学思想。集中体现在

以下几个环节中:首先,在阅读内容上,学生自主选择,进行阅读。其次,在讨论交流内容上,学

生自主交流讨论。第三,顺学而导,升华学生所获。
     一、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学生乐学、乐思。
    与传统的指定阅读内容相比,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学生表现异常积极。我说

:“同学们,巴金爷爷两次看到鸟的天堂,两次都有收获。我呀,最喜欢作者第一次看到鸟的天堂

时的大榕树了。大家去认真的阅读你喜欢的内容吧,然后我们一起来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吧!”

同学们立刻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先是轻声地边读过勾划;然后又自由地朗读起来,时不时地停下

来写下自己的想法。我巡视课堂,去发现学生们都学什么内容,勾划什么内容,写些什么内容。我

大致估计了一下,喜欢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的约占三分之一,其余的约占三分之二。这多少有点

出乎我的意料。我想:喜欢第二次的学生多一些毫不奇怪,因为小孩子更喜欢活泼可爱的小鸟。更

何况作者还与鸟们进行了某种愉快地交流,这更符合儿童们的心里。但是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喜欢对

大榕树的描写就出乎我意料,但这却是我的一大收获:这表明了学生已经有较高的阅读和欣赏水平

了。他们在自由阅读中表现出来的乐学、乐思,更表明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喜好“热闹”的小朋友了

。老是“牵着学生鼻子走”总是怕学生找不到要害,不能有的放矢的担心在此被彻底抛开。
     二、自由交流,相互促进。
    当学生阅读得差不多了,我就请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看法了。有个同学说我喜欢第一次看到

的鸟的天堂。他说:“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这棵大榕树充满了生机”。他很有感情地读了第8自然

段最后两句话:“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是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树”。听到他读,似

乎眼前就是那绿得逼人眼睛的绿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让入觉得绿叶绿得鲜亮,绿得让人兴

奋!有个同学说:“我喜欢第一次看到的鸟的天堂,因为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大的榕树,也没有看

到过树干上长出这么多的根来的大树,这让我实在太惊奇了!”她主动地朗读了第7自然段。读得算

不上好,文字读顺了却没有感情,重读的地方也不够明显。但是她能够谈出自己的看法,抓住重点

段来读也很不错。有个喜欢第一次看到的鸟的天堂的同学说:“我从小就喜欢绿色,大榕树是绿颜

色的,所以我喜欢”。他朗读了第8自然段的重点句:“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不留一

点缝隙”。他接着说:“这儿的‘堆’和‘簇’,表现了榕树的茂盛,更表现出了榕树的绿。”课

文编排的意图就是要学生能够知道作者是怎样来表现榕树的特点的。而这个同学们通过谈自己的喜

好,结合自读已经领悟到了这一点,证明他已经达到了教材所要求的阅读水平。喜欢第二次看到的

鸟的天堂的同学,有的说:“我喜欢第二次,因为第二次鸟儿们进进出出的,有的还在唱歌,显得

格外热闹。”有个同学说:“我喜欢鸟儿,这儿有这么多的鸟儿,我更喜欢了。”他朗读了第十三

自然段,特别是“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两个“到处”读得很重,他说:“这两个到处

最能说明这儿的鸟儿多了”。看,他说得多好呀!有两个同学说,因为鸟儿那么多,飞进飞出,我喜

欢闹热,而且这表现出了鸟的天堂多么具有生气呀!所以我喜欢第二次看到的鸟的天堂。通过交流,

同学们谈出了自己的见解、感悟看法。使每位同学读有所感,有所思,有所获。这达到了很好的阅

读效果。
     三、抓住共同关注点,顺学而导。
    讨论是一种好的阅读方式,更是一种互相帮助,互启思维,相互促进的好方法,我对同学们说

:“同学们的交流,给老师很大启发。请大家对其他同学交流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好吗?”我的话

刚说完,有个同学就迫不急待的举起手说:“我觉得我比刚才读7自然段的那个同学读得好些”。于

是我就叫他读了,他读得也算不上好。特别是如何读出榕树的大和读出他心里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

榕树时的心情来,他没有达成这个目标。我就问同学们怎么读这段好呢?同学们就三言两语的发言了

。有的说要读出作者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榕树时的激动;有的同学说这时是很惊讶的;有的同学说

是很高兴的;有的同学说“真是一株大树”要读得重而缓慢一些;有的说“不可计数”要读重一点

;有的说“卧”字要读得稍重一些……,这样,我反复抽学生起来朗读,效果渐渐变好。而刚才说

最能够表现出鸟的天堂有生机的同学这时不服气地站起来说:“我觉得榕树比鸟儿更有生机。因为

这么大一棵生机勃勃的榕树才招来了这么多的鸟儿,要是这棵榕树没有生机的话,怎么会有这么多

的鸟儿来此做巢呢?”说完瘪了一下嘴就坐下了,很不服气。但是,赞成因为有鸟儿的同学明显多许

多。教室立刻炸开了锅,都说有鸟儿,才使鸟的天堂生机勃勃。我看说榕树有生机勃勃的一方力量

单薄,就唯恐天下不乱的插话说:“我觉得榕树更有生机,不然鸟儿为什么来。”我是“少数派”

的。我们的声音被吼“鸟儿才使天堂有生机”的声音所淹没了。我想,像这个样是一个永远也吵不

清的话题。于是我制止了烘乱的教室,制止了没有结果、也不再有新意的争论。我说:“有理不在

…?”同学们笑呵呵和接答:“有理不在声高”。教室立刻安静了下来。每个同学都明白了老师的意

思,于是我接着说;“有的同学说树更有生机,有的同学说鸟儿更有生机。现在我请赞同树有生机

的同学把鸟儿通通赶走,请赞同鸟儿有生机的同学把树砍掉。”这下可好了,同学们都一致反对我

了。有的同学说,没有树,鸟儿到哪儿去安家呀!没有鸟儿,这还能叫鸟的天堂吗?于是我因势利导

:同学们,我们国家有爱鸟周,除了不伤害鸟儿是爱鸟的行为外,还有什么行为是爱鸟的行为呢?同

学们都说:“爱护大自然,不滥砍伐树木,保护鸟儿们的家园!”听到这里,我愉快地笑了。从他们

的争论到意见一致,到接受环境教育,都在自由阅读和争论中得以体现,教师站在组织者的地位,

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想,这样一节课,不仅达成了教学目标,更达到了还阅读给学生的目的。语文课程标准的教

学建议中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语文教学应在师
    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想这样一节课,也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从而成为成

[1] [2]  下一页

,《鸟的天堂》教学思考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