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给予树》一课的教案\反思

《给予树》一课的教案\反思

11-07 15:05:58   浏览次数:914  栏目: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给予树》一课的教案\反思,

《给予树》一课的教案\反思

 

教材简说: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献出我们的爱”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是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读中悟情,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吗?

是啊,中国人过年放鞭炮,穿新衣服,互相说一些祝福的话。和中国一样,外国也有自己最重视、最热闹的传统节日,那就是圣诞节。

(课件出示资料袋,了解圣诞节的有关情况。)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

板书课题:31 给予树。

二、初读课文:

师:“给”是多音字,在这里读jǐ,表示供应的意思。“给予”就是——(给)。

     1、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2、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争取读通顺。并想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读,师巡视。)

     3、认读生字词语。

4、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回答板书文中主要人物)

三、细读课文。

    1、 导入:金吉娅所做的事情让妈妈十分感动,所以妈妈非常高兴、激动,你能找到这个句子吗?

找出妈妈高兴感动的句子。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句子,说说句中哪个地方反映妈妈激动的心情。

2、那么妈妈自始至终都是这样一种感情吗?在这件事情中妈妈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你在文中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学生读书、画句子。

 3、讨论品读。

(1)根据回答出示: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有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研读: 妈妈担心什么?你体会到什么?

(2)妈妈的担心是多余的。当她带孩子们到商场去购物,孩子们都很高兴,课文里用了一个词叫——兴高采烈。但是,我们却发现妈妈很生气,这又是为什么呢?

研读: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

 妈妈是在看到什么情景才生气的?妈妈当时可能怎么想?

 理解“沉默不语”等。

(3)可是我们又惊喜地发现妈妈高兴地拥抱了金吉娅。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能读给我们听吗?

出示: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显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也没有。”

指名读这段话,想象:被金吉娅帮助的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你读的这些都是金吉娅说的话,妈妈就是被这段话感动了。从金吉娅的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体会金吉娅的难过和歉疚,从而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

回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进一步体会妈妈的激动心情。)

(4)什么是“如愿以偿”?

女孩的的愿望得以如愿以偿,她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呢?

想象说话或写话。

那个小女孩的愿望得以实现,可哥哥、姐姐的愿望没有实现,他们会怎么对妹妹说呢?

四、小结全文,情感升华。

1、小结:像这样妈妈给女儿以体贴、关爱,孩子又通过“给予树”把善良、同情和仁爱传递给一个陌生的女孩,从而让妈妈感动高兴的故事,怎能不打动我们的心呢。

2、现在如果让你给“给予树”再起个名字,你会起什么呢?(爱心树、快乐树、如愿树……)

3、这样的一棵树到底应该种在哪呢?(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出示:

让我们用爱心做水,用善良做土,用同情和仁慈做阳光,精心地栽培给予树,让它在我们的心田里永远垂着绿茵,开着香花,结着硕果。

  给予永远比索取更为愉快!——高尔基   (音乐起,下课!)

板书设计:

                     31、  给予树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金吉娅 陌生女孩

 

                         妈 妈

 


对于《给予树》的教学,也算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抓住主线——妈妈的情感变化为切入口,层层推进,引导孩子进入文本,逐步体会主人翁——女孩金吉娅善良、仁爱的思想境界,从而培养孩子们关心他人,仁慈待人的思想感情。

可上着课怎么就觉得学生老是不愿意随着我的引领进行思考,师生关系显得陌生而疏远,远没有平时来得得心应手。

思考再三,猜想定是自己的设计出现了一些问题。粗粗梳理一下,理出如下两点反思。

首先,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孩子们的思维习惯。

尽管自己觉得抓住文中妈妈的情感变化这一主线是比较合理的教学措施,但对于学生来说,毕竟阅读的跳跃性比较大。妈妈激动地抱住金吉娅的内容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妈妈因为攒的钱不多担心孩子们买不到礼物的句子在文章的开头,而妈妈看到金吉娅没给家人买像样礼物而生气的句子在文章的中间。这样,多数学生一时难以熟练掌握老师的引领路径,从而出现学习困难,使得探究的兴趣受挫。

对此,考虑在对全文进行研读的时候,得舍得花时间让孩子们更多地接触文本,熟悉文本,并激发孩子们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或者,从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出发,设计孩子们更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另外,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使用各种教学策略,培养并不断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也许存在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其二,对于孩子情感的激发,要从孩子的生活入手。

可能孩子们对于国外家庭的生活缺少了解,所以对于课文中的故事缺少亲近感,难以激起心灵的共鸣。

鼓励孩子们课前多多了解文章的背景资料,应该是个不错的办法。当然,让孩子们从更多的课外阅读中,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体会更为复杂的人物情感,则是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最高明的举措。因为在课堂中,那些阅读面比较宽广的孩子依然能逐步接受老师的指导,较快领会到文章的思想情感。

如最后,当老师问:这样的“给予树”应该种在哪里?一些学生便能在文章内容的启发下,发自内心地说出:这样的“给予树”应该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应该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给予树》一课的教案\反思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