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高二语文教学设计《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11-07 14:56:20   浏览次数:234  栏目:高二语文教学设计
标签:高二语文教学设计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寡人之于国也
第二课时
【基础演练】
一.辨析下列多义词的不同意思
数  数目    几,若干     读shuò,屡次    读cù,密
发  发射    派遣         打开             花开
直  不弯曲  仅           价值
兵  兵器    战争         军队             兵士
胜  能承受  尽      胜利       超过       优美的
二.默写:略
【合作探究】
1.参考答案:比喻说理
2.参考答案:五十步和百步只是数量上有所不同,本质是一样的。同理:如果说梁惠王的治国政策和其他国君相比,只是尽心的程度不同的话,本质也是相同的,目的都在于增加兵员,强化战备,都是让百姓去送死,他们采取的治国政策都不是王道,而是霸道,是虐民暴政。老百姓看穿了梁王的小恩小惠,不会来送死呢,所以,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 参考答案:孟子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批评统治者不顾人民的死活。“狗彘食人食”和“涂油饿莩”对比,是多大的反差!“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又是多么的残忍!多么的不仁!而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归罪于天灾,就如同把杀人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残害人民的不是荒年而是虐政!
4. [参考答案]孟子善用比喻说理的“善用”重要表现在用对方熟悉的事例设喻,启发对方,使对方容易接受。梁惠王喜欢打仗,就用战争做比喻,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荒唐,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
作品读起来气势磅礴的原因,是多用了排偶句式,在第3段中阐述了 “王道之始”的道理。孟子以“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三组排偶句,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连用“不可胜……也”的句式,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参考答案:“不违农时......”“五亩之宅......”
       养民(物质):不违农时,使民生有保障
教民(精神):实行教化,使百姓知礼义
6.参考答案:不会,社会背景决定的,施仁政必须是在国家统一的情况下。
关注民生,关注三农,义务教育免费,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7.参考答案:其一,结构严谨。本文3个部分末尾分别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各部分内容画龙点睛,又强化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文章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凸显出孟子论辩的雄浑、缜密、深沉的特质。
其二,善用比喻。东汉赵岐《孟子题辞》中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孟子》全书261章,其中93章总共使用比喻159种。本文“五十步笑百步”明白晓畅,喻意深刻。
其三,气势充沛。排偶句式的运用,可突出思想,深化感情,增强气势。本文第3段的3种措施和第4段的4种主张,全用排偶,使句式在整齐中具有参差之美,音调铿锵,极富音乐性,强化了小农生产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情景。
【巩固提升】
1.答案C (供养活着的人)
2.答案C (A或,有的人  B请,请允许我…  D通“斑”)
3.答案C (C按  ABD用、拿)
4.答案C
5. 答案D (①对 ②到 ③比 ④在 ⑤和)
6.答案C (②④⑤⑦为介词结构后置)
7.答案A
8.答案B 
9. 答案B  (战国)
10.答案B
11.参考答案: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12.①现在侍奉国君的人说:“我能替国君开辟疆土,充实府库。” 
②君王不向往王道,不追求仁政,(侍奉国君的人)却谋求使国君富有,这是让像夏桀一样的暴君富有啊。
13.参考答案:(1) 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 (2) 吴王被困在姑苏城上,向勾践哀求饶他性命。  (3) 在项籍突破重围而后向东败逃的时候,汉高帝也想收兵回国。


上一页  [1] [2] [3] [4] [5] [6]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