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斜风细雨不须归:干国祥老师《渔歌子》课堂实录

斜风细雨不须归:干国祥老师《渔歌子》课堂实录

06-23 01:20:19   浏览次数:515  栏目: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
标签: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斜风细雨不须归:干国祥老师《渔歌子》课堂实录,

这时的大屏幕上,真美!一只白鹭,正舒展双翅,优雅地向上飞翔,羽毛展开,如春天的云朵一样雪白、松软。
“哇!”学生惊呼了。
“不仅漂亮,白鹭的飞给你一个怎样的感觉呢?”干老师问。这些棉种场的孩子们啊,就在棉种场小学周围,就经常能看见许多白鹭自由飞翔的身影啊,你们——在心灵中印下了那美好舒展的身影吗?
遗憾的是,孩子们真的没有说出来啊。
“纯洁、悠闲、舒适、舒展、自由,不像一些小鸟,飞的时候唧唧喳喳吵个不停。白鹭飞的时候不急促,缓悠悠地,翅膀在空中缓缓张开,你想象一下这白鹭在空中飞翔的样子。”
这样,感受了白鹭飞翔的优美、舒展之后,老师让学生把这个理解再带进去,再读一遍前两行诗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这一遍,学生读得真美,像白鹭舒展开了双翅,桃花绽放了。
可是干老师对这两行问题还没完呢!他又问:“为什么要把‘鳜鱼’写进去呢?”
“鳜鱼好吃呗。”学生笑了。
“呵呵,是啊,就这么简单,它写出了诗人的快乐,我想吃我就吃呗。好,把这种快乐再带进诗中读一读,这样,既要读出优美,还要读出肥美,比较困难,你试一试。”
哈哈,这一次孩子们真的是在摇头晃脑了,有个孩子很有趣,读完后,好像还偷偷地——真咽了一下口水呢!
干老师则对这两行做了一个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诗人描绘了西塞山前一幅美丽的风景图画,白鹭翔飞,自由自在;桃花盛开,流水上涨;鳜鱼肥美了。有时候是和风晴日,有时候是斜风细雨,不管阴晴,都是非常美妙的一幅风景画。
呵呵,就在这里,他还留下了一个思维挑战:让学生说出这是一幅怎样的风景画?
学生们回答说:
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一幅迷人的风景画;
一幅春意盎然的风景画;
一幅令人如痴如醉的风景画;
一幅美妙绝伦的风景画……
那到底是怎样的一幅风景画呢?等我们学完全诗再来说吧。干老师留下了一个悬念。

接下来该细读后两句了。
 
“后两句也在画画,”干老师借用“画龙点睛”的成语说出“画中人”的重要,但是复杂的是,画画的不是别人,正是“我”呀,我把我自己画了进去,我们还是先来看看“我”是怎样的吧!学生齐读诗歌的后两行。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我们已经知道,这画中的人物是谁?”
“诗人。”
“这渔父是怎样的呢?”干老师引导学生从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入手,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箬笠’和‘蓑衣’是‘青色’的呢?”
学生都说出了是刚做的,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刚做出来,就钓鱼去啦!
“他为何不须归呢?”干老师问了这个问题。这也是预习作业5:你认为“不须归”的原因是什么?
都做了预习,所以孩子举手的很多。
一个孩子说:“因为只是斜风细雨,而且鳜鱼很肥美,所以他不须归,不想回去了。”
他说完后,其他学生都把手放下了。看样子跟他的理解一样。
有一个男孩起来又说:“我觉得是因为他打到的鱼还没有达到他心中想要的目标。”
“诗中是怎么说的呢?我们来看这两句诗。”干老师让同学们把后两行再读一遍。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有些同学很机灵,马上就说出了:“因为他戴着青箬笠,披着绿蓑衣,所以即使遇到了斜风细雨,也不须归。”
干老师让大家用这个句式再说一遍:
因为(                        ),所以(           )也不须归。
这样能够直译诗句意思后,老师又引导学生理解“不须归”更深层的含义了。
“一边是西塞山前的美好风景,像世外桃源一样,那么跟此相对的地方是什么呢?”学生茫然不知。
老师请大家再拿起笔来,在预习纸上诗句“不须归”的“归”旁边写下“滚滚红尘”四个字。再问大家:“对于诗人张志和来说,他愿意归到‘滚滚红尘’里去吗?”
“不愿意,因为这里是世外桃源。”学生说。
“是啊,西塞山前这么好,他的生命都跟这美好的风景融为一体了,我不就是这白鹭鸟吗?多悠闲啊。”学生都笑了。
“所以他不愿归啊,这里多自由,多悠闲啊。”简单点了“不须归”的含义之后,老师请同学们把全诗再读一遍,这次要读出“不愿归”的感情来了。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读完,干老师又请全班同学在后两行诗前加上这些词,成为:
因为我戴青箬笠,披绿蓑衣,
所以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样,后两行的意思学生就明白了。

全诗细读完后,干老师问:“这是一个怎样的渔父呢?”
“我觉得这是一个聪明的渔父,因为他在出行前就戴上了雨具,说明他知道要下雨了。”一个男孩子还不理解,这样说道。
而另一个女生就理解地比较深入,她说:“这是一个悠闲自得的渔父。”
另一个个子高高的男生也补充说:“一个向往自由生活的渔父。”

反馈了同学们的理解情况,干老师继续往下进行,帮助学生理解“渔父”。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两幅国画,都是“渔父”形象,所不同的是,左边一幅“渔父图”,扛着的钓竿上,系着一尾鳜鱼,神情逍遥快活;而右边的“渔父图”则是“独钓寒江雪”的淋漓写意,风景与神情,一派索然。干老师请大家猜一猜,哪个渔父是《渔歌子》中的“渔父”?
这很好玩,经过辨别后,大部分同学还是选定了左边的“渔父”,也分辨出右边的“渔父图”画的是学过的古诗《江雪》。这也是预习作业中出现的资料。
接着,老师就让大家说说这两个“渔父”的差别,昨天的预习作业6就有这道题:你认为这两个渔父的思想和性格一样吗?
因为学生预习了,所以课堂上发言比较积极,一个学生说:“一个渔父是愉快的,另一个是孤独的。”
而另一个学生的回答“一个是下雨的,一个是下雪的”,就引发了大家的哄笑。
老师让大家把《江雪》再读一遍,读得很不错。
江 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关于《江雪》,昨天晚上同学们也完成了这样的复习作业:复习柳宗元《江雪》一诗,在此诗每一句中,找出一个能够表达心情的关键字。想一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与思想?
所以,这时,学生很容易地就说出了诗中四个关键字:“绝”、“灭”、“孤”、“独”,然后老师让大家再读一遍,读出诗中的“孤独”。
读完后,干老师又问了一个问题:“同样是‘渔父’,这个‘渔父’为什么孤独苦闷呢?”
“因为冬天的鱼小,鱼少。”坐在后排的一个男生说。大家又都乐了。
俞怀靖站起来说:“我认为他好像是失意了。”
这个感觉真的很棒!在他的预习作业上并没有回答出这个词,这节课他一直兴致盎然地参与着学习,因为他的预习比较好,所以课堂上也为他带来更多的触发。
干老师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精彩”,便直接将失意和得意两个词分别写在黑板上抄着的两着诗的标题旁边,借机用“失意”和“得意”带学生进行两个渔父之间的辨析,并让同学们也把这两个词语也写在自己的预习作业中。他又接着追问:“那为什么同是‘渔父’,一个失意,一个得意呢?”
“因为在《渔歌子》里,他身处世外桃源,景色非常美丽,还有飞鸟;而《江雪》里面,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一只鸟也看不见,一个人也没有。”一个男生从景色方面来说。
“我来告诉你吧,因为他们是两种人,”干老师就直接告诉学生了,“你现在旁边写下这两个字。”他让学生把“道家”、“儒家”分别写在相应诗的旁边,然后对学生说:“道家和儒家,他们是两种人。”这时屏幕上出现了两种“渔父”或者说儒道两种知识分子的不同追求——
两种渔父:
 道家的渔父——养生求真,逍遥快活
 儒家的渔父——担当使命,改良社会
然后干老师以通俗有趣的语言简单讲述了“儒家渔父”的“意”——担当使命,改良社会,但因为达不到而只能去“钓鱼”,所以他“失意”了。而“道家渔父”则旨在养生求真,逍遥快活,就像《渔歌子》中的渔父一样,因此“得意”。
同学们一边听着,一边赶紧把这两种渔父的意义抄写在自己的预习作业纸上。
接着,干老师又点了点“儒家”担当使命,改良社会的“意愿”,他结合屏幕上出示的资料,讲他们往往因为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得不也归隐山林、泛舟江海:
儒家知识分子的“渔父情结”:
 孔子:“道不行,乘槎浮于海。”
 苏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干老师对同学简单解释了这两句话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带着这种理解再读一遍《江雪》。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斜风细雨不须归:干国祥老师《渔歌子》课堂实录
《斜风细雨不须归:干国祥老师《渔歌子》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tag: 课堂  渔歌子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