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从《三个儿子》说起

从《三个儿子》说起

11-07 15:34:49   浏览次数:560  栏目: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从《三个儿子》说起,

从《三个儿子》说起

                       辛店桑杨小学    耿芳

儿子,这个字眼在妈妈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我们感动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大力赞颂母爱的时候,是否引导孩子们读读“黄香温席”、“卧冰求鲤”这些赞扬子孙孝心的文章呢?

二年级下册23课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大气力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惟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难怪哦,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孝”是传统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倍受推崇。如《论语》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的“仁之实,事亲是也”、《孝经》上的“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都把孝视为仁、义的根本,“人伦之公理”。

那么,孝道究竟为什么这样历来为古人所重视呢?

在儒家看来,孝敬是性德,即本性中所具有的品德。孟子讲人性本善。人性的本善体现在人生而具有的恻隐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羞恶之心的基础上。而建立在父子亲情这种自然的伦理关系之上的孝敬,最容易体现出人生而具有的恻隐之心等。因此,讲孝最容易开发本性,使本具的德性昭显。正如:一个小男孩在玩具柜台前,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目不转睛的盯着柜台上跑动的汽车,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他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妈妈买完药走过来,售货员阿姨忍不住对他妈妈说:“孩子在这儿站半天了,您就给他买辆小汽车吧!”“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耳边总回响着孩子那“言不由衷”的令人心灵震撼的话语。他知道,爸爸常年病着,家里生活不富裕,还得给爸爸买药,他懂得心疼妈妈。能够理解妈妈,知道心疼妈妈,这就足以让我们感慨万千了。在外国,中国人还保持着祭祀祖先的传统,外国人不理解,那是他们不懂得“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的道理。中国人祭祀祖先,这种情存的深厚!远祖不忘,对眼前的父母哪有不孝敬的道理呢?儒家从纵的方面讲“孝”的教育,从横的方面,则讲兄弟之间的“悌”,又把它推广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可见,孝悌教育做好了,整个社会的人伦关系就自然会井然有序了。

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推行孝道责任重大的是老师。因此,孝亲和尊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即父母在家教育儿女要尊敬师长,而老师在学校里教导学生要孝顺父母。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多教育学生在家孝敬父母,老师可以这样问:“如果在你饥饿的时候,一位素不相识的人给你一碗饭,你是不是对他充满感激呢?”学生回答“是”。“为什么别人为我们做点事,我们会心存感激,而父母为我们做那么多,我们却没有感激的意识呢?所以,老师应该这样教育学生,每天放学回到家里,坐在饭桌旁,开饭之前,郑重地对父母说:“谢谢你们,做这么好吃的给我。”    

孝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要养父母之身,而且要养父母之心、父母之志,不能让他们常常担心。如果自己常常让父母担忧,那就对不起父母,就是不孝了。例如,到学校读书,功课不好,让母亲担忧,就是不孝;不敬老师,和同学不能相处,让父母担忧,就是不孝;踏进社会,工作不认真负责、不尽心尽力,让父母担忧,是不孝;对长官不尽忠,与同僚不能合作,让父母担忧,也是不孝。因此,《论语》上讲:“孝”就是能够做到“父母唯其疾之忧”,即父母仅为其疾病担忧,而完全不必为任何其它事情担忧。可见,一个常常怀有孝心的人,就几乎是一个完人了。因此,古代有“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说法,是不无道理的。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而父母对子女是恩深似海。这就是说,劝人为善的道德教育,应当从培养人的孝心开始。这是因为,孝的教育,培养的是人的一种恩义、情义的情感。如果恩义、情义的处世原则培养不起来,就会形成一种以利害为取舍的处事原则,这样的人往往就会做出忘恩负义的事情来。因此,一切的教化,都是由孝道产生出来的,人伦之亲,也是由孝而行。

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说:谈到孝字,我们中国尤为特长,尤其比各国进步的多所以孝字更是不能不要的。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受儒家文化深刻熏陶的东方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儒家以孝道为根本的伦理思想的积极作用,才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对当前中国社会大量出现的不养老、不敬老现象以及新加坡、韩国、日本等东方国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孙中山先生的话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古代关于孝亲尊师的教育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作用,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仍具有可供借鉴的意义。例如,传统孝道中的养亲、尊亲美德,一方面有利于维系人类的种族繁衍,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有其客观物质的基础;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和睦亲情,维系人类家庭,是血缘亲情的自然表现,具有主观心理的根据。又如传统孝道中的敬亲、尊老美德,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孝悌作为仁之本,“爱人”首先从爱父母做起,然后爱其族人、爱其长上、爱其民族、爱其国家。这种推己及人的自然亲情,符合人的认识与情感发展的规律,易于为人们所接受。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敬爱的人,怎么可能让他真心实意地去爱他人、爱民族、爱国家呢?

总而言之,在课堂上老师应多告诉学生关于古人行孝的事情,多给学生讲讲二十四孝的故事,让这种传统美德根植于学生的脑海之中。并让学生记住:在父母面前要经常保持和颜悦色。

 中国教师文学网 

 

,从《三个儿子》说起

《从《三个儿子》说起》相关文章

tag: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