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案+练习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案+练习

11-07 15:17:53   浏览次数:365  栏目: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案+练习,

课题:《中秋咏月诗词两首》

主备:束琴      课型:新授      编号:20120713

班级              姓名            备课组长签名            

学习目标

1、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2、让学生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树栖________鸦      宫阙________     低绮________户 

不shèng________寒   qióng________楼   chán________娟

2.默写填空:

⑴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3.咏月诗词佳句积累

古人写诗填词,常把月亮作为描写对象,描写月华之美,抒发内心感情。请写出有关描写月亮是诗句。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⑵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泊船瓜洲》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⑹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二、课堂助学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翻译: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在树上栖息着鸦鹊。夜深了,秋露打湿了庭中桂花。明月当空,普天之下都在凝神望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

(2)赏析:

1.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之感。

2.“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3.“冷露无声湿桂花”。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4.“无声”,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第三句才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深沉。”谁家”,就是“谁”,“家”无实义。

6.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3)总结: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翻译:

  皎洁的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今夜是哪一年。

  我想驾着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受不住月中宫殿的寒冷。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置身天上,清冷的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光从朱红色阁楼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明月不该对人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离别时又圆又亮?

  人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些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2)归纳上下阙内容:

    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愿。

(3)赏析: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蕴含的哲理:把人间的悲欢离合同月之阴晴圆缺相提并论,表达一种洒脱、旷达的胸怀。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

3.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月光的转移,自然过渡到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

5.“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词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词人很快领悟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的遗憾,因而自叹。

6.全词的基调是乐观的,但也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某些思想矛盾。

(4)中心思想 :

  这首词借对中秋之夜月景的描绘和想象,寄托了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词人不为失意和离别所苦的旷达胸怀和乐观情致。


【当堂训练】 

1.阅读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一诗,简要回答:

⑴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诗歌讲究炼字。如果把“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不同凡响改为“在”字,你看如何?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词,回答下列问题。

⑴请用“/”标出下列词句的朗读节奏。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⑵这首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首词虽有伤感情调,但并不令人感到压抑,词人的豁达胸襟处处可见。下面摘抄的一些名句,能表现这一特点的是(    )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本课三首诗词都是抒发诗人月夜思人的情怀。你也看过皎洁的明月,沐浴过银白色的月光,你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说一说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秋月明寄相思

⑴中秋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可你还知道它还有哪些别称吗?据你了解,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有哪些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月,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文人们不吝笔墨,送她无数美妙的雅称。从古代的传说到历代诗词文赋,我们会发现她的身影比比皆是。请你写出关于月亮的美称与雅号。(不少于5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下一页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案+练习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案+练习》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