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11-07 15:05:58   浏览次数:865  栏目: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螳螂捕蝉》这篇课文。我们来复习一下,投影上有这样几组词语,谁来读一读?齐读。

(出示图画和几组词语

蝉         悠  闲    自由自在

螳 螂       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

黄 雀       伸长脖子   正要啄食

侍奉吴王的少年   拿着弹弓    瞄 准)

2.春秋时期,吴王不听众大臣的劝阻,执意攻打楚国。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灵机一动,对吴王讲了《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吴王一听便打消了伐楚的念头。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图,同桌互相练讲这个故事,尽可能地用上投影出示的这几组词语

大家还可以动脑筋想一想,你们要想超越我,可以在哪些方面有所创造呢?

指名练习.激励点评。

.教学新课

3.小结,引出成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板书)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出示)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齐读。

4.这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所寓示的道理.在这个故事中,

(1)蝉、螳螂、黄雀和少年有着怎样的关系?谁能用简短的话来概括一下。

(2)你能加上一些符号,用示意图把它们的关系表示出来吗?我请一位同学上台画,其他同学画在本子上。(能讲讲你的设计吗?)

   相机板书:

 

 

(少年)

 

黄 雀

 

螳 螂

 

(3)画得真好,下面的同学还有什么新设计?   

 交流、指导朗读少年的故事(出示)。要读好这段话,你觉得要读出什么?读好哪些词?

5.少年给吴王讲这么一个故事,那么他只是为了讲这个故事吗?(……)少年的目的达到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恍然大悟) 

   理解“恍然大悟”,吴王明白了什么道理?他又为什么打消了进攻楚国的念头?到文中去找找答案。现在请同学位们看板书,根据课文内容,你能不能把吴国、楚国、其他诸侯国的关系也用这样的示意图表示出来?

 交流。(解释一下三者的关系)

(其他诸侯国)

 

吴 国

 

楚 国

6.学到这里,

(1)你觉得少年是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交流。(充满智慧、冒死巧劝……)

(第3小节,他一连转了3天,就是在等吴王。

  少年的劝和大臣的劝有些不同,如果说大臣们的劝是直劝、力劝,少年的劝称得上是智劝、巧劝。

  如果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这个故事,那样做会使吴王觉得没面子,一生气……

  装出打鸟的样子,是让吴王相信故事是真的。

  少年表面在讲故事,实际上是……

……)

(2)你对吴王有什么了解?交流.

7.指导分角色朗读第3-12自然段。(友情提醒)

三.总结,布置作业

8.看来,大家真正读懂了这则寓言故事。

吴王听了少年的话,恍然大悟,打消了进攻楚国的念头。而之前他已下了死命令,那么,第二天早朝的时候,他怎样向他的满朝文武解释这一新决定呢?来,四人一小组,讨论讨论,为吴王设计一个讲话稿,待会儿每组推荐一位吴王上早朝,看哪位吴王得到的掌声最热烈。(以吴王的口吻,用恰当的名言、成语等)

 交流表演。

例文:

诸位爱卿,几天前,本王决定攻打楚国。可后来,我到后花园散步,遇到一位少年,他给我讲了个“螳螂捕蝉”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说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准备进攻它。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没想到有只黄雀在它的背后正要啄食它。听了这个故事,我恍然大悟,我若攻打楚国,其它诸侯国必然会乘虚而入,那样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因此,本王决定暂不攻打楚国,等时机成熟再出兵。

 

附:板书设计: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少年)           (其他诸侯国)

 

黄 雀          

            吴 国

             螳 螂 

      

[1] [2]  下一页

,《螳螂捕蝉》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