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月球之谜》教后反思

《月球之谜》教后反思

11-07 15:34:49   浏览次数:660  栏目: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月球之谜》教后反思,
……

孩子们这些生动的描述,把我们一起带上了神奇的月球。

三、师生互动,感悟体验。

学习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也是体验的过程。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它将以问题为轴心,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读书,获得对语言的认知、理解、体验和感悟;通过合作学习,多向交流,不断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探究学习,不断增强获取新知的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文本教材”向“体验教材”转化。

当了解了美国宇航员给我们带回来的月球之谜之后,我深情地说道:“解开这些谜底的任务,就落在了我们这些宇航员的身上,就让我们一起踏个神奇的星球,和好朋友一起去寻找答案,并仔细观察研究,看看又发现了什么新的不解之谜?”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从以往交流的情况看,许多学生只注重自己找来的资料,而不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还有的学生只会拿着资料照本宣科地读,等到读完,自己也不知道里面讲了什么。这样的课外知识补充是很苍白的。人类关于月球的探索,资料繁多,为了提高这种交流的有效性,也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登陆月球的感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所以安排了这样一下环节。学生接到这样的命令,自然是欢欣鼓舞,他们学着电影里的慢镜头走路,似乎真的有了脚踩在月球上的感觉,有的在和好朋友交流手里的资料,有的煞有介事地敲敲打打,似乎真的在搞什么研究,还有的做着手势在拍照……教室里的气氛空前的活跃,但因为他们知道在月球上是无法传播声音的,特意压低了说话时的音量,一个个认真钻研的样子,真的有宇航员的敬业精神……

在热烈的掌声中,这些“宇航员”顺利返回地球。此刻的我又转变了身份——是一名《天文报》的记者,挂上记者证,我进行了一次特别的采访。大家都争着发言,诉说着自己“月球之旅”的收获:

“我知道了月球上并没有嫦娥、太兔,到处都是环形山、岩石和尘土。”

“我猜想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功能可能是宇宙辐射造成的。”

“我又有了一个未解之谜:为什么月球上带回来的铁不会生锈?”(还拿起手中的橡皮告诉我这就是自己从月球带回来的铁,你不得不为孩子们的可爱而忍俊不禁。)

“我从月球带回了几块岩石,想研究一下,它们是不是有香味?”

“我在月球上发现了不明飞行物,猜想可能有外星人。”

……

“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内驱力”。我想:这次难忘的“月球之旅”,给了孩子们深切的体验,才会迸发出如此美丽的思维火花。希望这些火花能将孩子们引向更加广阔的科学世界。

课后,我看到好多孩子还在继续阅读一起有关月球的书籍,不时有学生跑来与我交流,或者询问有关的问题。后来,从他们的日记中反映出来,他们对这堂课印象深刻,感觉像亲身经历的一样。

心理学研究表明:由切身体验而获得的知识或明白的道理,更容易对人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因为它体现了对生命个体的一种尊重。如果我们能够把体验教学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化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为自然活泼的生活体验,那么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更充满生机,课堂教学必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几点不足:

1、因为这是一篇科普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对这些科学知识的学习与研究,但总觉得缺少了一点语文味,除了开头两段进行了一些朗读训练,感悟了一些文字的美,后面重在探究,感觉自己更像在上科学课。这样体裁的课文如何处理好语文与科学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准备的较仓促,花了大量的时间寻找相关的图片、声音,课件是前一天晚上才制作完工的,在上课时,光顾着与学生沉浸在月球探险之中,忘了其中的一个环节,课件里出示的一个句子忘了研读了。出现这样的纰漏,真的是很不应该。

http://blog.zjhnedu.com/user/809/archives/2006/7684.html

上一页  [1] [2] 

,《月球之谜》教后反思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