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高二语文教学设计《报任安书》教案1

《报任安书》教案1

11-07 15:37:14   浏览次数:624  栏目:高二语文教学设计
标签:高二语文教学设计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报任安书》教案1,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理清本文的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4、掌握文言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本文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2、整理归纳文言知识。
    ●教学设想
    本文词句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弄清句意,需要教师在这方面多作指导,串讲。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开始了关于生与死的思考。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不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下面,我们就通过《报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走入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二、解题: 
    1.体裁解说:“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2.写作背景: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3.作者简介: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家学渊源,父亲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广博。父亲死了三年,司马迁继承其业,在“金匾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此外他还广泛游览,实地考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汉武帝天汉三年(前98),李陵孤军入匈奴,败降,而司马迁极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因而触怒汉武帝,致罪下狱,受宫刑。自此发愤着《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历史,分12本纪,30世家,72列传,10书8表共130篇,50余万字,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史记》是第一部。 
    《史记》既是史学巨着,又是文学巨着。作品有很高的写作技巧,人物形象鲜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对后世的叙事文学创作有极大的影响。
    三、整体把握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3):向任安说明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并进一步说明不能在武帝面前“推贤进士”的原因。
    第二部分(4-6):叙述自己因为李陵事件忍辱受刑下狱的经过。
    第三部分(7-8):叙述自己完成矢志完成《史记》的愿望,表达自己痛定思痛的心情。
    四、课文分析
    研习第一部分:
    1、教师范读第一部分
    2、字音
    头抢地(qiāng)伏法受诛(zhū)暴肌肤(pù)鞭(chuí)圜墙(yuán)占卜(bǔ)囹圄(wǔ)槛(jiàn)缧绁(léi)
    3、主要词句
    ①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②不能与死节者比③其次不辱理色④及在槛阱之中⑤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⑦恨私心有所不尽⑧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4、思路分析:
    这一部分司马迁重点写了自己受刑后对生死的看法。
    (1)作者先叙述自己卑微的身份。先人只是掌管一些文史星历的记载的小官,“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本来就被人看不起。现在子承父业,更是微不足道。
    (2)接着写卑微的地位带来的结果:假如我伏法被诛的话,就好像九牛身上掉下的一根毫毛;好像一只蝼蚁一样渺小,我的死是无足重轻的。命如蝼蚁草芥,生命有什么价值可言?
    (3)引出第二个问题,人的生命价值:“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注意,这是作者议论的核心。生命的价值是轻是重,要靠自己来选择!
    然后,摆出士人对待羞辱与生死的态度:士人,一方面洁身自好,不使自己受到羞辱;一方面当羞辱加于已身的时候,决计自杀,以死保持自己纯洁的名声。但是作者笔锋一转,却列举了古代周文王、李期、韩信、彭越、张敖、周勃、窦婴、季布、灌夫等一大批王侯将相受辱的事例,说明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微不足道的草民,都可能受屈辱,“受辱”是人生之常事,不足为奇。那么,对待羞辱就一定要死节,才算保持了高尚纯洁的名声吗?否!作者从这个角度继续深入地论述下去。
    (4)作者提出这样的认识:人在受辱时,不一定非要为高尚纯洁名声的这种所谓“节义”而死;为了崇高的事业,他可以去死,但是也可以忍辱负重。


www.lexue88.com     最后表明自己的态度:“我”深知节义的含义,也敢于为节义去死,但是我现在所以忍辱屈生,是为了完成我未竟的事业,实现我最大的理想。这才是生命的真正价值。
    5、思考:这一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此段交待了全文的内容:复信是要为自己无法“推贤进士”“略陈固陋”。
    五、作业
    1.整理第一部分文言知识。
    2.预习课文下一部分。
    第二课时
    一、检查第一部分文言知识积累情况,继续研习课文。
    研习第二部分
    1、教师范读第二部分
    2、学生齐读第二部分
    3、字音
    愠色(yùn)倜傥(tìtǎng)
    4、词句
    ①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稽:考证:纪:法纪)
    ②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③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④惟倜傥非常之人
    ⑤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5、思路分析
    完成《史记》,就是实现了作者人生的最大价值。
    (1)作者进一步列举了文王、孔子、屈原、在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非凡特殊的人才能够忍辱负重,完成流传后世的不朽之作的业绩,说明他们体现了最大的人生价值。
    (2)作者说他是学习先贤,当时《史记》草创未成,就遭此灾,他痛惜全书没有完成。因此,受酷刑而无愠色,遭戮笑却能忍耐,最后终于完成了《史记》,偿还了前面受辱的债。
    6、思考:这一部分在内容上有几个层次?与无法“推贤进士”有何关系? 
    明确:两个层次。一是说自己史官地位低微,“为流俗之所轻”,与“蝼蚁”无异;一是说自己身受极辱,如虎陷“槛阱”,“积威约之渐也”。下狱受刑,是作者一生中最惨痛的打击,侧面说明帝王的刻薄寡恩;加之原本就低贱的地位,这就交代了自己不能完成任安期望的“推贤进士”的任务的原因。

[1] [2] [3]  下一页

,《报任安书》教案1
·上一篇:《太史公自序》教案
·下一篇:我若为王教案1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