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故都的秋》教学设计2 人教必修2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2 人教必修2

11-07 15:44:21   浏览次数:784  栏目:高一语文教学设计
标签:高一语文教学设计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2 人教必修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欣赏性阅读,揣摩景物描写中所融入的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情趣,并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引导学生带着美好感情朗读,通过品味语言深入体会作家内心的美好情操,感受人文精神和故都情结。
                  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在那个时代,社会风云和个人遭际在作者心里投下的阴影,以致对故都清秋的“品味”夹杂着一些苦涩。教学的重点有二:一是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整体感知作者扣住文眼,从三个方面描写景物并赞美故都的秋,进一步揣摩景物描写中所融入的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情趣。二是引导学生带着美好感情朗读,深入体会作家内心的美好情操,感受人文精神。其中由体会作家内心的美好情操到感受人文精神是教学中应突破的难点。
                  教学准备
                     ①课文配乐朗诵及《秋意》排箫演奏曲录音,②秋天风光录像,③PowerPoint课件,④多媒体播放设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提问谈话,简介作者,导入课题
                  1.引导谈话:
                       现在已是秋天了,秋天来临之际,你感受到了什么,中国历代文人骚客笔下的“秋”又是怎样的情景?
                    
                  中国历代诗文写“秋”,似乎总是“却道天凉好个秋”,或者“秋风秋雨愁煞人”,凄清悲愁是主流:如杜甫《月》的“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马致远《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也有些欣喜欢快的调子:如刘禹锡《秋词一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则把秋色写得生机勃勃:“万类霜天竞自由”。
                      而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情致……
                  2.作者简介(PowerPoint幻灯片播放):
                     
                  郁达夫(1896-1945),名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据说他家藏书4万卷,郁达夫在少年时就全都翻阅过,打下了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基础。大学期间开始接触外国文学,又增加了丰富的外国文学与文化的素养。
                     
                  他在小说、散文、诗词文论等领域都有深湛的功力和卓越的成就,而且形成了自然畅达而坦荡热情的鲜明风格。他的散文带有鲜明的自叙性质,发出的是带有强烈个性的自己的声音,篇篇洋溢着回肠荡气的诗的调子,充满了内热的、浓郁的、清新的情韵,热情坦白,毫不掩饰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的苦闷心境,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二、引导学生从解题入手,初步欣赏,整体感受散文的情感基调和文化味
                  1.解题引入:
                     


www.lexue88.com                   本篇写于30年代。题目明确而深沉:“故都”指北平。这“秋”是“故都”所特有的,因而笼罩了一种文化色彩,“故都的秋”也就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
                  2.就题目提出问题,引入整体感受:
                      本篇写了故都的秋怎样的景致?有着怎样的人文色彩?又是怎样体现郁达夫散文艺术的特点的?
                  3.听赏配乐朗诵,用心体会,然后自由交流初步的整体感受。
                     注意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悲凉忧郁的情绪基调、浓郁隽永的文化意蕴以及景中含情的特点,尽情畅谈。
                  三、指导学生扣住文眼,整体感知景物特征
                     1.许多散文都有文眼,起着统摄全篇、画龙点睛的作用。本篇正是这样,请找出来。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2.自由品读,整体感知景物特征:
                    (1)作者是怎样表现“清”“静”“悲凉”的?选取哪些景物来描写故都的秋?

[1] [2] [3] [4]  下一页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2 人教必修2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