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外国小说欣赏选读《墙上的斑点》教学参考

《墙上的斑点》教学参考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247  栏目:外国小说欣赏选读
标签:外国小说欣赏选读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墙上的斑点》教学参考,

《墙上的斑点》教学参考

1.伍尔芙及其创作

弗吉尼亚·伍尔芙出生于英国伦敦,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是英国著名的学者和作家,博学多才,性好文往,有着极其丰富的藏书,使弗吉尼亚很早就得以了解柏拉图、斯宾诺莎、休谟等名家思想。优越的家庭环境培养和造就了她深湛的文化素养和高雅的审美趣味。父亲去世后,伍尔芙和她的丈夫、兄弟广交文友,使她的家成为伦敦当时著名的文学艺术中心,形成了在文坛上颇有名气的布卢姆斯伯里集团,一个具有“最敏锐的审美观”的文艺派别。伍尔芙的个性极度敏感,思维迅捷几至失控的地步,情绪也容易波动。她狂热地喜欢写作,以此为乐而又不愿受任何传统的惯例俗套束缚。伍尔芙一生都受到忧郁症的折磨,于1941年在苏塞克斯的马斯河投水自尽。

伍尔芙是意识流小说的早期主要代表人物,也是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她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先锋。她对英语语言革新良多,在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作方法,试图去描绘在人们心底的潜意识。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称她将英语“朝着光明的方向推进了一小步”。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创新至今仍然产生着影响。《墙上的斑点》是伍尔芙发表的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她的主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到灯塔去》《达罗卫夫人》等以及大量的随笔。她的随笔《一间自己的房间》被认为是女性主义思想的代表作。

“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表达技巧。20世纪20年代起,意识流技巧在小说领域取得了十分引人注目的成就,但是并未形成一个文学流派。这是因为运用意识流方法写作的作家并没有共同的组织和纲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一些不同国家的作者开始不约而同地运用这种新的概念与方法来创作小说。除了英国的弗吉利亚·伍尔芙之外,著名的意识流作家有:爱尔兰的詹姆士·乔伊斯,他的长篇巨著《尤里西斯》将意识流发挥到极致,成为最著名的意识流作品;法国的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堪称最优美的意识流长篇小说;美国的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等都是意识流杰作。他们的作品着力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采用迥异于传统文学的心理描写方法,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纪元。这些作品在当时受到了某些责难,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得到承认和广为流传。20世纪60年代以后,创作这类小说的作家越来越多,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现代小说的一种传统创作手法。

2.内容与题旨

应该说,伍尔芙写这篇小说还是很有“野心”的。小说里充斥着大量的梦呓般的联想,幻觉般的画面,以及大量的议论和抒情。醉翁之意不在酒,一个“斑点”里挖掘出作者如此丰富的感慨来,这远不是一个真实的斑点所能承受的。这篇小说承载着伍尔芙的许多代表性思想,堪称她的世界观宣言。

首先,它宣扬和贯彻了伍尔芙自己认同的小说理念。第二段的第一句堪称解读整个小说的引子:“我们的思绪是多么容易一哄而上,簇拥着一件新鲜事物,像一群蚂蚁狂热地抬一根稻草一样,抬了一会儿,又把它扔在那里……”这是小说的出发点,从思绪出发,从源源不断的意识流动出发来结构整篇小说。伍尔芙反对传统的小说写作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反对巴尔扎克式的“唯物主义”写作,认为描写心灵的真实才是小说的目的。在她眼中,主观世界才是最真实的,而将自己变化多端、无从界定的精神世界传达和描述出来,才是她所认为的小说的任务。她的随笔《论现代小说》可作为《墙上的斑点》的注解:

透过表象,生活似乎远非“就是如此”。不妨短暂地考察一下一个普通的心灵在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里的经历。心灵接受了无以计数的印象──琐碎的、奇异古怪的、转眼即忘的或是用锋锐的钢刀铭刻在心的。它们来自四面八方,宛如无数的原子在不停地淋洒着,在它们坠落时,在它们形成了星期一或星期二的生活时,侧重点与昔日不同,重要的时刻也位于不同之处。所以,如果作家是个自由自在的人而不是个奴役。如果他能随心所欲地写作,而不是替人捉刀,如果他作品的基础是他自己的情感而不是习俗传统,那么,哪里还会有这种约定俗成的情节、喜剧、悲剧、爱情或灾难?……生活不是一副副整齐匀称地排着的眼镜,生活是一片明亮的光晕,是从意识的萌生到终结一直包围着我们的一个半透明封套。把这种变化多端、闻所未闻、无从界定的精神世界──不管它会显得何等的反常与复杂──传达描述出来,并且尽可能避免掺入异己之物与外在杂质,难道这不是小说家的任务吗?引自伍尔芙《伍尔芙随笔集》,海天出版社1993年版,第192页。孔小炯、黄梅译。

其次,它显示出作者的女性主义观点以及对世界既有秩序的挑战。“惠特克的尊卑序列表”是她嘲讽和批判的对象,她反对“规矩”,崇尚“非法的自由感”。她认为由于“男性的观点支配着我们的生活,是它制定了标准,订出惠特克的尊卑序列表”,从而产生了无数的死板的规矩:排在坎特伯里大主教后面的是大法官,而大法官后面又是约克大主教。每一个人都必须排在某人的后面,最要紧的是知道谁该排在谁的后面,这是惠特克的哲学。而作者呼唤的正是它的终结:“大战后它对于许多男人和女人已经带上幻影的味道,并且我们希望很快它就会像幻影、红木碗橱、兰西尔版画、上帝、魔鬼和地狱之类东西一样遭到讥笑,被送进垃圾箱,给我们大家留下一种令人陶醉的非法的自由感──如果真存在自由的话……”

3.叙述分析

与海明威《桥边的老人》的简洁明快相比,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就显得枝蔓丛生了。海明威偏爱用“减法”,而伍尔芙似乎偏爱“加法”。

小说所运用的叙述手段通常被称为“意识流”。意识流是西方文学的一种表现方法。这个名称首先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意识像河流一样处于一种斩不断的自然流动的状态,是混沌一片的,没有先后,没有次序,无头无尾。后来,一些西方小说家接受了他的思想,生成了一种新的表现手法。意识流叙述打破了传统的因果关联的叙述,用人物的意识流动,如回忆、梦幻、感受、联想、情绪、心理独白等来组合作品。

这是一篇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带着这一类小说特有的主观性。这里没有其他人视角和思想存在的可能,因为作者一开始就非常坚决地拒绝其他人的参与。小说通篇以内心独白贯穿。什么是内心独白呢?在假定没有其他人倾听的情况下,一个人物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毫无顾忌地直接表露出来,就是“内心独白”。这是意识流文学最常用的技巧。

第一人称的内心独白形式,给予了叙述者最大的叙述自由。这篇小说很像在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一个女人随意的涂鸦:她的笔触飞来飞去,心思随意飘散,时强时弱,时远时近,围绕着墙上那个蹊跷的斑点,引发出一大串诡异绚丽的联想。它不走一般小说的理路,不以情节、人物取胜,也不讲究结构。但它却从极其平凡的事物里,开启了一扇通往宇宙的天窗。它不受限制地往来于古今,纵横捭阖,恣肆地将一个人的白日梦流水般、不间断、一股脑儿地展现出来。如果说小说是一种观察宇宙的方式,伍尔芙用自己这种“意识流”达到了这种境界。

我们来看第一段,“我透过香烟的烟雾望过去”,引起了一连串“幻觉”。香烟的烟雾很像是舞台上的“道具”,而“墙上的斑点”既是布景又是主角。这“烟雾”奠定了全篇的基调:梦幻色彩。它或许象征着这个世界似真似梦的飘渺和不定。这让我们想起了伍尔芙对真实的看法: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进行创作不能捕捉住真正的生活。她眼中的真正生活、真正现实是变动不已的、未知的、不受拘束的、像一个明亮的光轮般的人的精神世界。她的全部创作活动就是探索一种手段,以求最好地表达她所理解的这种真正生活和真正现实。

接下来,“我”的目光围绕着“墙上的斑点”如蛱蝶穿花般飞舞着,时而落到原处,时而又飞得老远。最妙的是第二段,由斑点想到可能是钉子留下的痕迹,又联想到钉子所挂的画;由画又想及房主的品味以及他们的生活。读者的思维也随着“我”的思绪而渐行渐远……

第三段一开始却又杀了个回马枪,复落到了斑点身上。从而起开了另一个“线头”:它突然使“我”平生感慨:“生命是多么神秘;思想是多么不准确!人类是多么无知!”从这里联想到“生活的偶然性”“遗失”“来世”……这个旅行到第七段到达极至,完全进入了“形而上”的思索:甚至借机提出了自己的小说理论,认为主观的真实才是真正的真实:“未来的小说家们会越来越认识到这些想法的重要性,因为这不只是一个想法,而是无限多的想法;它们探索深处、追逐幻影,越来越把现实的描绘排除在他们的故事之外……”她还对男权社会的尊卑秩序提出了批判和挑战:“男性的观点支配着我们的生活,是它制定了标准,订出惠特克的尊卑序列表”。

[1] [2]  下一页

,《墙上的斑点》教学参考
《《墙上的斑点》教学参考》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