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外国小说欣赏选读《墙上的斑点》说课稿

《墙上的斑点》说课稿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120  栏目:外国小说欣赏选读
标签:外国小说欣赏选读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墙上的斑点》说课稿,

《墙上的斑点》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英国意识流代表作家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该课选自人教版第五册第四单元。

    一、课文说明及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定:

    《墙上的斑点》是一篇表现手法较新颖的阅读课文。它的出现,一方面给接触过大量中西传统小说的高中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另一方面也给已经习惯于按传统小说的分析方法解读小说的学生们提出了一个挑战。面对这个崭新的教材,如何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养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又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意识流这个流派的一些风格,以及作者的主要价值思想取向”,为此,我安排了一个课时的教学时间;确定了两点教学目标:1、了解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征;2、掌握辐射式的联想方法。确定了两个教学重点:1、感知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2、分析意识流小说的表现手法。确定了一个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传统的阅读经验中走出,抛弃单纯的思想意义式的追求和“情节结构”式的层次分析,了解意识流小说特有的叙事特征和艺术美。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课前,我分析了学生的具体情况:一方面学生对西方社会的人文背景缺乏感性认识,对西方现代主义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叙述方式更是陌生;另一方面,进入高三后,学生要应付大量的专项基础训练,课时紧张,性情浮躁,难以对这些篇幅较长而且艰涩难懂的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在导入时,我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标强调的养成学习习惯;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我努力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因为这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一种信任,一种鼓励。考虑到学生对现代主义作品比较陌生,我将大量知识点制成幻灯片用于投影,这样,既能让我从繁忙的板书中解放出来,理念上又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效益上则盘活了现代教学设备资源。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下面,我就教学过程和方法作具体阐述:

第一步、激趣导入。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是会飞的思维,想象让创造插上了翅膀。” 因此,我用1991年高考小作文题“圆”的联想导入新课,要求学生发挥联想,自由发言,并对联想的结果加以肯定。我认为这样导入有四点好处:1、激发了学生的兴趣;2、提供了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3、训练了学生的辐射式联想;4、熟悉了这种高考题型;5、为《墙上的斑点》的引入作了铺垫。

第二步、快速阅读课文,提取主要信息,把握作者六次猜测的脉络

首先,检查预习,鼓励学生谈谈阅读后的直接印象;接着,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带着“主人公从‘斑点’出发,联想到了什么”的问题,快速阅读课文,提取主要信息,在思考题的横线上填上具体内容。然后,我将花瓣结构图投影出来,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作者六次猜测的脉络。

第三步、再读小说,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
  因为意识流小说学生平日接触较少,所以我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片断,加以分析,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归纳要点:1、内心独白;2、自由联想;3、象征暗示。作者就是采用这三种表现手法,描述了小说人物头脑中的意识流动状况,来表现她所认为的人类真正的生活状态。

第四步、简单介绍意识流小说、作者及“内在真实”观。

其实意识流小说并不深奥,因为我们的大脑每天都会处于意识流动中,但要真正读懂它并不简单,这不但要了解它的概念,还要了解相应的文化背景,追随作者纷繁变动的意识流动,从而走进作者的心灵。因此,在学生再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入“意识流小说”这一概念,重点介绍它产生的社会原因、理论来源、叙事特征、写作技巧等等。为了加深印象,让学生集体朗读意识流小说的概念。接着,让一学生朗读课文注释①,然后补充作者的生平资料和“内在真实”观。提示学生:《墙上的斑点》正是一篇实践了作者描绘“内在真实”的艺术作品。

第五步、探究拓展。

 新课标提出:“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是鉴赏最本质的要求。”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区别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不同,我采取探究的学习方式,师生共同回忆小说《药》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环境描写。学生进行探究,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并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比较,师生共同得出这篇意识流小说的三个特点:1、记录意识流程,取消故事情节;2、直面心灵世界,淡化人物形象;3、点击社会人生,叙述跳跃性强。

第六步、布置作业。

众所周知,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为了训练学生的辐射式联想,提高联想和想象能力,我设计了一道“开放”式和“生活化”的作业:围绕“一片树叶”展开辐射式联想。

五、板书设计:

由于意识流小说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它的基本特征,同时体现板书的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我采用了形象直观的设计。以一个支点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是《墙上的斑点》独特的结构形式。我们把这个支点即斑点,看成是花的花蕊,把围绕斑点产生的六种联想看成是花蕊周围的六片花瓣,这就是《墙上的斑点》展示给我们的结构美。

六、自我评价:

以上是我对这堂课教学过程和方法的阐述。这堂课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1、指导学生的预习落实到位;2、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3、提供了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4、贯彻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师生互动的新课标理念;5、形象美观的板书设计。

通过本文的阅读教学,学生基本上可以把握意识流小说的整体特征,正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貌。希望我们重视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外国文学的鉴赏能力,使我们的教学“面向世界”,使中国的教育“面向世界”。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各位评委、老师!谢谢!


,《墙上的斑点》说课稿
《《墙上的斑点》说课稿》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