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语言文字应用《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教学设计4

《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教学设计4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271  栏目:语言文字应用
标签:语言文字应用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教学设计4,

五、参考文献链接

●王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2003年。节选)

中国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只好用汉字来注音。《说文》中常常说“读若某”,后人说成“音某”。例如:《诗·周南·芣苢》“薄言掇之”毛传:“掇,拾也”。陆德明《经典释文》说:“拾,音十。”这就是说,“拾”字应该读像“十”字的音。这种注音方法叫作“直音”。直音有很大的局限性:有时候,这个字没有同音字,例如普通话里的“丢”字,我们找不到同音字来注直音;有时候(这是更常见的情况),这个字虽有同音字,但是那些同音字都是生僻的字,注了直音等于不注,例如“穷”字,《康熙字典》音“”,以生僻字注常用字,这是违反学习的原则的。

另有一种注音法跟直音很相近似,那就是利用同音不同调的字来注音。例如“刀”字,《康熙字典》注作“到平声”。“刀”是平声字,“到”是去声字,单说“音到”是不准确的,必须把“到”字的声调改变了,才得到“刀”字的音。这种注音法是进步的,因为可以避免用生僻字注常用字(如“刀”音“舠”);但是也有缺点,因为需要改变声调,然后才能读出应读的字音。

反切是古代的拼音方法,比起直音法来是很大的进步。可以说,反切方法的发明,是汉语音韵学的开始。

反切的方法是用两个字拼出一个音来。例如宰相的“相”音“息亮反”,这就是说,“息”和“亮”相拼,得出一个“相”音来。这个方法大约兴起于汉末,开始的时候叫作“反”,又叫作“翻”。唐人忌讳“反”字,所以改为“切”字。例如“相,息亮切”。“反”和“切”只是称名的不同,其实是同义词(都是“拼音”的意思)。有人以为上字为“反”,下字为“切”,那是一种误解。

反切虽是一种拼音方法,但是它和现代的拼音方法不一样。现代的拼音方法是根据音素原则来拼音的,每一个音素用一个字母表示(有时用两个字母,但也认为固定的一个整体,如zh,ch,ng,er),因此,汉字注音,既可以用一个字母,如“阿”ɑ,也可以用两个字母,如“爱”ɑi,“路”lu,或三个字母,如“兰”lɑn,或四个字母,如“莲”liɑn(汉语拼音字母有用五个字母和六个字母的,但只应该当作三个字母看待,如“张”zhɑng,或者当作四个字母看待,如“专”zhuɑn,“良”liɑng,“庄”zhuɑng);古代的反切是根据声韵原则来拼音的,它是一种双拼法,总是用两个字来拼音,不多也不少。

我们看古人的反切的时候,应该按照下面的两条原则去了解它:

1.反切上字只取它的声母,不计较它的韵母和声调;

2.反切下字只取它的韵母和声调,不计较它的声母。

●吕叔湘(怎样给汉字注音,《语文常谈》,三联书店,1980年)

我们现在用汉语拼音字母来注音,比反切法进步多了。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都只要用少数符号来表示……这样,25个字母加4个调号,就把注音问题全部解决了。

读者看到这里,大概会产生一些疑问:为什么有些韵头和韵腹,甚至韵尾,用相同的字母来表示(i、o、u、ü),为什么不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还有n这个字母为什么又作声母,又作韵尾?还有r,只列在声母,不列在韵尾,那个代表“儿化”的r又算什么?要知道这是因为汉语拼音字母不是按声母、韵母来设计,而是按元音、辅音的分别来制订的。声母、韵母是音韵学的概念,元音、辅音是语音学的概念。元音、辅音都是音素,就是语音的最小单位,每一个这样的单位,不管它出现在字音的哪一部分,总是用一个符号来表示,这是最经济的办法。e,ɑ,o,i,u,ü都是元音,元音主要用作韵腹,但是有的也可以出现在韵头、韵尾;n是辅音,普通话的辅音都只作声母,只有n也作韵尾,另外有一个辅音ng,只作韵尾,不作声母。至于末了的r,那不是韵尾,只表示发元音时舌头要有点儿卷起来。

●王理嘉、符淮青、马真、李小凡(《现代汉语专题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节选)

我国第一部有关语言文字的专项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0年10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它首次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明确规定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且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国家通用文字的工具和中国人名、地名以及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从而确立了普通话、规范文字和《汉语拼音方案》的法律地位和使用范围。

在汉语拼音运动的历史上,中国第一个设计了多种拼写汉语方言的拉丁化拼音方案的人是卢戆(zhuàng)章,他的《一目了然初阶》(切音新字厦腔)早在1892年,即中日甲午之战前两年就问世了,因此,他被称为“从事切音运动第一人”。据统计,清末最后十年中至今犹有案可查的各种拼音方案就多达二十七种。这一时期的拼音方案几乎都是为拼写某种方言(相对于当时的“官话”而言)设计的,但拼音文字终究是一种拼写语言声音的文字,所以一开始就触及了民族共同语的语音问题。

其后不久,一种体现民族共同语发展趋向的切音方案──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1900)从汉语拼音运动中脱颖而出,它拼写的就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京音官话”,字母形式则转而采用汉字的偏旁。《官话合声字母》一度通行极广,遍及了大半个中国,因为它符合当时社会上下要求民族语言统一的强烈要求,它拼切的“京音官话”也体现了民族共同语的发展趋向。

1912年,历史进入民国时期。当时国民政府一成立,教育部就召开了会议,议决改“切音”为“注音”,审定一切字音的法定国音,制订用于汉字注音的字母,从统一汉字读音入手来统一全国语言。第二年紧接着就召开了有各省代表参加的读音统一会,会上正式采用了“国语”这一名称,用以指明清以来通行区域最广的“官话”,并议定了工作程序:第一步是先审定六千五百多字的国音;第二步是“核定音素,采定字母”。

1924年国语统一筹备会讨论《国音字典》(1919)增修问题时,就“决定以漂亮的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凡字音概以北京的普通读法为标准”,同时国音的修改被编成了四句歌诀:(1)万、兀、广不用咯;(2)ㄗ、ㄘ、ㄥ无齐撮;(3)ㄛ无开齐ㄝ不开;(4)入声分到四声来。这样,1913年“读音统一会”拟定的“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的老国音就被修改为“纯以北京话为标准”的新国音了。1932年根据新国音编纂的《国音常用字汇》由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在《字汇》的序言中又对国音以北京音为标准的含义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即“所谓以现代的北平音为标准音者,系指‘现代的北平音系’而言”,“并非字字必遵其土音。”

这一时期,从官话到国语,从老国音到新国音,国语运动最重要的一条历史经验就是要使没有标准的初级形式的民族共同语(明末清初的官话)成为有明确规范的高级形式的民族共同语(标准语、国语和普通话),必须选择一种活的语言、自然的语言作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国语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就在于它确立了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即以北京音(系)作为统一全国语言的标准音。由此,它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汉语规范化运动、推广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奠定了基础。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公布《汉语拼音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的汉语拉丁化拼音方案从此诞生了,它实现了中国人民自19世纪末以来为之呕心沥血,梦寐以求的愿望。当时,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都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汉语拼音方案是近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创制拼音方案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上一页  [1] [2] [3] [4] 

,《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教学设计4
《《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教学设计4》相关文章

tag: 教学  汉字  , 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文字应用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语言文字应用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