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后赤壁赋》导学案4

《后赤壁赋》导学案4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746  栏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标签: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后赤壁赋》导学案4,

《后赤壁赋》导学学案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 

苏轼:与黄庭坚(诗)合称“苏黄”,与辛弃疾(词)合称“苏辛”,与欧阳修 (散文)合称“欧苏”,与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苏轼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人家庭,从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尤其是在父亲苏洵由发奋读书而入仕的影响下,早年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宋仁宗嘉祐二年(l057 年)苏轼中进土,年方21岁,嘉祐六年,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由此,踏上了一条颠沛坎坷的仕途生涯。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等到宋哲宗即位,新党失势,旧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等职;多年的地方官生涯使他看到新法的某些好处,并在实际中实施,当旧党要废除一切新法时,他又挺身而出主张对新法“参用所长”,因而被诬为“王安石第二”,受到排挤。及至哲宗亲政后,新党再度上台,又以诗人曾依附旧党为名将年近六旬的诗人贬至岭南惠州,再贬至海南儋州。公元1100年,徽宗即位,苏轼终于遇赦北归,次年7月客死常州。去世前两个月,诗人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到“心似已灰之本,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颇有几分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的空漠之意和苍凉之感。 

2、           写作背景介绍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 “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写下了《后赤壁赋》

3、           预习作业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巉 (chán) 蒙茸(róng)     黄泥之坂(bǎn)         B.冯(féng)夷  栖鹘(hú)    戛(gā)然长鸣

  C.缟(gǎo)衣 临皋(gāo)      羽衣翩跹(piān xiān)    D.揖(yī)予   惊寤(wù)     松江之鲈(lú)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岁十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顾(看)而乐之

C.履(踏,攀)巉岩                    D.攀栖鹘之危(危险)巢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顾而乐之,行歌(即“歌行”,一种诗体)相答       B.曾日月之几何(多少)         

C.予乃摄衣(提起下衣)而上                         D.攀栖鹘之危巢(危险的鸟巢)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①俯冯夷之幽宫              ②燕巢于飞幕之上        

B.①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②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

C.①顾安所得酒乎              ②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D.①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②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5.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词类活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掠予舟而西也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羽衣翩跹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披(分开)蒙茸,踞虎豹          B.攀栖鹘之危(危险)巢    

C.翅如车轮,玄裳缟(白)衣        D.道士顾笑,予亦惊寤(醒) 

7.选出下列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

A.予乃摄衣而上            B.履巉岩,披蒙茸

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D.掠予舟而西也

8.对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凛乎其不可留也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顾安所得酒乎

A.两个“乎”字相同,两个“顾”字也相同  B.两个“乎”字不同,两个“顾”字也不同

 C.两个“乎”字相同,两个“顾”字不同   D.两个“乎”字不同,两个“顾”字相同

【课堂教学】

一、教学目标:

1 、积累重点的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2 、通过前后《赤壁赋》的对比,体味两赋所体现的不同的感受 。

3、教学重点:对《后赤壁赋》写景部分的分析

4、教学难点:体味两赋所体现的苏轼的不同的情感和对人生不同的态度

二、教学过程:

1、听录音欣赏课文

2、学生自读,指名学生朗诵(教师正音)

3、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思想:归纳每段的段意

4、课堂讨论:

(1)“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写出了怎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 

(2)第三段本段写了哪些场景,此段抒发作者的什么情感?如何理解:“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3) 长啸后苏轼为何又“悄然而悲”、“凛乎不可久留”?这种情感在《前赤壁赋》里有体现吗?

(4)面对大自然的伟力,苏轼在激昂悲伤后,采取了什么的行动?体现他怎样的情感态度?

(5)如何理解道士化鹤这一情节所传达的诗人的情感?联系学过的《前赤壁赋》和《赤壁怀古》中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巩固训练

1、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用白描手法写景的一组是(    )

①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③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④时夜将来,四顾寂寥    ⑤曾明月之几何          ⑥山鸣谷应,风起云涌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3、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2] [3]  下一页

,《后赤壁赋》导学案4
《《后赤壁赋》导学案4》相关文章

tag: 赤壁赋  ,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