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后赤壁赋》导学案4

《后赤壁赋》导学案4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746  栏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标签: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后赤壁赋》导学案4,

古典诗歌意象:猿猴:它让人感觉到哀伤,凄厉 。如: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杜甫《登高》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李白《早发白帝城》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骆宾王《咏蝉》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1. B  冯——píng,    戛——jiá  2.D (应解为“高”) 3.B(A边走边唱,C提着衣襟,D筑在树梢处的鸟巢)   4.C(A结构助词“的”,B跟随,C“可是”/“回头看”,D恰好)  5.C(①句“下”和②句“西”均为方位名词用作动词“攻下”和“向西飞”,③句“侣”为名词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④“羽衣”名词用作状语“穿着羽衣”。)   6.B  7.C 8.B

教学过程:

1、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描写夜游黄泥坂的时间及同行者为游赤壁做准备。

 2、(1)第二、三自然段写了什么? 

明确:对复游赤壁时所见景色做了具体的描写。 

 (2)本段写了哪些场景?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冬夜美景) 

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3)                               第四自然段写了什么? 

明确:主要写江中见鹤,后梦见道士化鹤 

  4、(1)“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写出了怎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 

寥寥十六字,逼真地写出初冬月夜静谧温馨的气氛,烘托出主客浓厚的游兴,并为下文写登山和见鹤作了很好的铺垫。 

(2)本段写了哪些场景?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冬夜美景) 

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3)此段抒发作者的什么情感? 

月夜登山,划然长啸,抒泄贬谪黄州以来心中所积压的种种郁闷之情。 

(4)如何理解:“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A、由秋入冬,江山的景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B、历史背景:宋与西夏交战惨败,全军覆没,死者约60万,宋神宗抑郁而死,大宋王朝一蹶不振,美好河山满目凄凉。 

(5)如何理解:“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A、由秋入冬,江山的景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B、历史背景:宋与西夏交战惨败,全军覆没,死者约60万,宋神宗抑郁而死,大宋王朝一蹶不振,美好河山满目凄凉。 

3、与自然和而为一后,诗人又震撼于大自然的伟力,而深感个体的渺小,正如《前赤壁赋》所写:“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高昂的情绪陡然低落,转为高处不胜寒的忧惧、伤感。

4、“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修焉。”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淡泊。

5、从这个幻觉中透露了作者精神已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中,与大自然合为一体,含蓄地传达出他企望超脱尘世、逍遥物外的隐秘心态,与前赋“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是一脉相承。 同时又有“人生如梦”的空幻感。

巩固练习:1、A(④⑤不是写景)    2、A(不只是泛舟,还有爬山,描绘的不是江上景色,而是山间草木,景色是“峭拔”,而非“清幽”。) 3、①这个美好的夜晚该如何度过呢?②可是从哪里能弄到酒呢?③留着你意外的需用。④先前的景象再也不能辨识了。⑤任凭那船停止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休息。⑥回到家里找妻子(妇人)为此事想办法(商量此事)。⑦这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走出,将要回到临皋去。两位客人跟随我,同过黄泥坂。⑧我提起衣裳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分开稠密的杂草,蹲在形似虎豹的山石上,登上象虬龙一样弯曲的古木,手扳着鹘鸟栖宿的高巢。府视水神冯夷的深宫,这时两位客人已不能跟我爬山了。4、A(一个表顺承,一个表转折,译为但是)B.恰好C.表示目的D.任凭5、 B  履:登、踏

6、A.(A项中两个“之”字均为音节助词。B项中两个“顾”字,前者转折连词,为“但是,可是”意,后者为反问副词,为“难道”意。C项中两个“而”字,前者表修饰关系,后者表并列关系。D项中两个“于”字,前者为介词,为“到”意;后者为形容词后表比较。)

 

拓展延伸:《赤壁赋》描绘了月夜的美好景色,清风、明月、江水等自然景观,引发了作者和朋友对于历史和人生的感慨;由这些景观联想到曹操、周瑜等英雄人物,由衷感慨“而今安在哉”,揭示了人生短促而无常之悲;自己与英雄相比更显渺小,从而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最后以“变”与“不变”的辩证法求得精神上的解脱达到豁达超脱的境界。(乐—悲—乐 ) 

《后赤壁赋》苏轼情感的变化:由景而乐,得鱼酒更乐,乐而再游赤壁,又因景物而悲,悲而长啸,长啸后的放任漂流,随遇而安的平静心情作为过渡,引出道士化鹤的梦境,最终归之于空。(乐—悲—空)


上一页  [1] [2] [3] 

,《后赤壁赋》导学案4
《《后赤壁赋》导学案4》相关文章

tag: 赤壁赋  ,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