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4

11-07 14:57:56   浏览次数:814  栏目: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4,

主备教师:卢伟         时间:2.7            备课组长签字:

科目: 语文              课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复习逐层论证的写法;

2、体会在叙述和议论中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

3、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

导拨法、自读法、讨论法、分层教学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强调“人和”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

(2)体会“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认识“人和”的历史意义和今天借鉴的现实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对“和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理解;

2、复习逐层论证的写法。  

教学难点

1、对“和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理解;

2、复习逐层论证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中国有句俗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在中国历史上,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君主同学们能列举处几位呢?孟子一生满腹经纶,不在其位而谋“仁政”,展现出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文章,让大家了解一种能够克敌制胜的方法。  

二、题板书与目标展示                           

1、课题板书

2、目标展示(知识目标)

解题

本文是一篇短论,记叙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三.自主学习与探究                                     

1.古今异义。

郭  古义:外城 七里之郭

   今义:姓氏

池  古义:护城河 池非不深也

   今义:池塘

去  古义:离开 委而去之

   今义:到……去

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 亲戚畔之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委 古义:放弃 委而去之

  今义:委任

域 古义:界限,限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今义:地域

是 古义:这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今义:判断动词

2.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亲戚畔之。

3.虚词。————之

代词 他 亲戚畔之

助词 的 三里之城

动词 到 寡助之至

         而

表修饰 着、地 夫环而攻之

表转折 却、但是 攻之而不胜

4.词类活用                                           

环:名词作状语            围

域:名词用作动词         限制

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巩固

威:形容词用作动词,震慑,征服                                   

四、交流与合作学习                                       

学生合作学习自学提纲与交流。

1、划出文中的排比句,说说其作用。

从反面推论,指出“城民”“固国”“威天下”应当依靠“人和”,有很强的说服力

2、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什么结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人和”的实质是什么?

在于“得道”,即施行仁政,取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4、下文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

5、本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总结全文,深化论点

提问:(1)本文论述的是不是军事问题?孟子是否主张打仗?

(2)本文论述的作战目的是什么?

(3)第一段和第二、三段之间是什么关系?二、三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  

五、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六、课堂检测                                           

你认为 “人和”在现代社会还有现实意义吗?

谁能从历史上或现实中举个借助“天时”取得作战胜利的例子?

   草船借箭.诸葛亮借助大雾的天气迷惑曹军,使曹军把好多的箭射到他的草船上来。

   赤壁之战。诸葛亮借助东风,让熊熊燃烧着的很多小船冲向曹军的战船,把曹军烧得溃不成军,伤亡过半。

比较《孟子二章》在论证方面的不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将中心论点置于开头,先用概括性很强的事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论,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将中心论点置于最后,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论证“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点,方法是先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以说明。论证“死于安乐”,只有“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一句,这是历史上大量亡国事实的高度概括。

七、课时小结                                                

这篇课文运用了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论述了“人和”对于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从而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意义。  

八、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论点                 论据                       结论

天时不如地利 →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   得道多助

地利不如人和 → 城高池深,兵革坚利,米粟多,委而去之 →   失道寡助

教学反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4》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