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点:①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
②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
③讲课情状一个是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右摇晃,一个是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表情凝注在眼睛里。
④ “我”读了辛词每“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而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则“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3、 课文第六段引述老师的话的落脚点在哪里?“我”为什么对此“铭记于在心 ”且“一生受用不尽”?
明确:老师这句话的落脚点在“做人”,在作者看来。“当时老师并不说多少大道理,但教我们读书明理,明做人的道理”(于漪语)作者正是按老师的谆谆教诲去身体力行:数十年如一日。从中获益匪浅,所以“我”永远铭记在心且受用不尽。
4、画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美的语句。
明确:①、用词举例:第一段的“搜索枯肠”用的好,表明许多事情竭力思索都想不起来,衬托文中写得着几件事留给作者的印象非常深刻。
第二段的“雄伟险峻”和“烟波浩淼”写得好,分别写出了梁山和水泊的特点。
第四段中的“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美不胜收”这些词把变化多端的自然美景概括的描写出来了。
②、美句举例:第二段写作者读《水浒传》犹如身历其境,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个人的喜怒爱乐等感受。
第四段中的诗句引用得好,写出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和各种色彩,美丽如画。(请学生读文中诗句,并加以拓展。)
5、结合自身体验谈一谈哪些语句引起了你的联想,让你想起曾经见过、听过或经历过的类似的情景。
(学生先读书,自己动手动脑; 之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最后,代表发表见解,其他人补充,边读边体会。)
三、 小结延伸:
通过大家的合作学习,我们体味作者用词达意的匠心独运,也品味到到文中蕴涵的诗情画意。诸多小事给了作者良好的影响,它们为于漪老师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同学们,在你成长的道路上,哪件事给你影响最大,使你受益无穷,请讲出来听听。
(学生讲生活体验)
老师引导:只有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人,才有激情抒写对自然、生活、祖国的热爱;让我们象于漪老师那样多读书、读好书吧!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四、 布置作业:积累文中优美语句及诗句。
板 书:
往 事 依 依
看山水画 甚得其乐
读《水浒传》 身历其境 爱自然
读《千家诗》 心旷神怡 爱生活
听国文课 抒爱国情 多读书
登北固楼 感兴亡事 好读书
读中外小说 开阔视野
巩固练习
1、据提供的解释,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 (准确把握词义)
(1)过去的事还记得很清楚,就如同新近发生的事情一样。( )
(2)亲身到了某个地方,形容感受深切。( )
(3)感到很有滋味,特别有兴味。( )
(4)形容背诵得流利纯熟。( )
(5)连乌鸦麻雀的鸣叫都没有了。形容非常寂静。(
2填空。 (文学知识和相关常识)
(1)《往事依依》的作者是_____ 。
(2)《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的作者是_____ ,字_____ ,号_____ ,历城人。
(3)《南归》一诗的作者是_____ 。
(4)“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出自____ 代_____ 《_____ 》中的诗句。
(5)形象思维是_____ 创作过程中主要的思维方式,借助_____ 反映生活,运用典型化和_____ 的方法,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掌握概念)
3、古典名著《水浒传》中为我们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请写出一位你最敬佩的人物姓名、绰号及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名称。
人物姓名:_________ 绰号:___________
故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浒传》中被逼上梁山的第一个人是_______,扯诏书骂钦差的是_________。
4、《千家诗》中的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读来使人脑海里浮现五彩缤纷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填入恰当的花鸟名称,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
(3)沾衣欲湿( )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4)有情( )含春泪,无力( )卧晓枝。
(5)两个( )鸣翠柳,一行( )上青天。
(6)千里( )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7)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 )深树鸣。
(8)( )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5、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人生有许多事要学;人生有许多事要做。一生教你学做事的人,便是老师。
人生有许多难做的事,而最难的事是做人。在这世上首先教你做人的人,便是老师。
人生有许多东西令你珍重。而当你双鬓堆雪,归于宁静,你才会知道,这珍重之中的珍重,乃是真诚。在这世上,惟有老师,惟有老师呵,教你真诚。
老师的职业,容不得虚假;老师的职业,排斥奸佞。诲人之心长在,哗众之意皆无。一切伪善、恶丑、买空卖空、损人肥己的言行,与老师的道德相悖,为老师的称号所不容。
也许,你的一生, 过许多坎坷, 过无数道台阶,终于 辉煌, 了顶峰。请你面对清风明月,扪心自省,你可记得,每一道沟坎,每一步阶梯,有几位老师搀扶你前行,用肩膀托你到高处去领受人生的风景。
在每一个成功者的道路上,谁也数不清有多少老师的身躯,做了铺路的石子,让你踏着他们去开辟前程。小心地抬起你的脚吧,不要碾碎了他们的心灵。
或许,你感喟一生的平庸,叹息命运的不公平;为什么荣耀的光环总套在别人的头上,只将寂寞、清冷、悲苦甚至不幸赏给自己。也请你静夜长思吧,有多少老师为你付出了同样的辛劳,甚至给你远超过给别人的呵护,为你微小的成功而高兴得热泪涔涔,就算你失败、跌倒,周围都是嘲讽的目光,也总有双眼睛,充满怜爱地凝望着你。那就是老师的眼睛。不管你灿烂还是黯淡,你都是老师心中的星辰。请你振作吧,别伤了老师的心。
把老师比作母亲,比作人梯,比作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比作努力吐出最后一口丝线的春蚕,都不过分。这世上倘没了老师,人类将永远陷入混沌。老师是擎天的柱、润泽大地的春雨、人类绵延不绝的大军。假如人世上有一种专门吃苦而造福别人的职业,那便是老师,没有任何人比老师更神圣。
不管是华发满头,还是青春年少,让我们手牵起手,躬下身,向所有老师虔恭地祝福,合泪说一声:“谢谢啦,谢谢你们,老师!”
1.第五段方框中依次应填人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超越 踏上 步入 攀上 B.越过 登上 走进 爬上
C、踏上 超越 登上 攀上 D.跨过 踏上 进入 爬上
2.第七段的画线句是什么意思?请简要回答。
3.请你至少举出两种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4.第八段中,作者把老师比作“母亲”、“人梯”、“红烛”、“春蚕”,想一想,还可以把老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请简要回答。
5.从全文来看,哪些理由表明“没有任何人比老师更神圣”?试简要回答。(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都行,但至少说出三条理由)
6.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后记:
tag: ,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