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三顾茅庐》的三次运用及思考-

《三顾茅庐》的三次运用及思考-

11-07 15:19:47   浏览次数:591  栏目: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三顾茅庐》的三次运用及思考-,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该利用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收获。
                  教学《三顾茅庐》时,我前后共三次运用教材进行了语文训练。每次运用时的着眼点和训练点均不相同,后一次都是在前一次基础上的提高。通过对同一教材的三次运用,交给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带领学生品尝了学习语文的乐趣,领略了语文的魅力。
                  一、            第一次运用——课内开发,发掘文中的留白
                  在分析教材时,我发现第三自然段详细叙述了刘备第三次请诸葛亮的经过,但整个自然段中却没有一处人物语言的描写。我想:如果让学生来试着设计、添加人物的语言,能不能帮助学生准确、深入地理解故事中各人物鲜明的特点呢?刘备的“求贤若渴、尊重人才”,张飞的“鲁莽、忠心”,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发现这一自然段中缺少人物语言,而故事发生时人物不会不说话的,激发学生来设计人物语言的兴趣,猜一猜故事中的人物各会说什么。接着确定在哪些地方可以设计、添加人物的语言。其次,商讨出设计人物语言的要求: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发展。然后分组分角色设计语言。
                  通过练习,我发现学生为了能把人物的语言设计好,周详、深入地考虑了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故事前因后果,有的学生甚至联想到了《三国演义》中关于这些人物的其他故事。在这样的练习中,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
                  二、            第二次运用——课后延伸,进行写作练习
                  有了课堂上积极热烈地讨论交流,我进而想:能否在此基础上,继续把这一部分课文内容改写成一个独立完整的故事呢?这是一次先述后作的练习,把课堂上的只语片言写成一篇完整有序的故事,也是提高啊。在四年级习作中,描写人物语言也是难点。
                  课后,我布置同学们把这个故事写下来,并给予了几点指导:人物语言可以照课堂上讨论的写,也可以进行新的设计;为了让故事的更加生动,可以想象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课文的这一部分只有一小节,改写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分节写,比如的景物描写就可以单独作为一小节。习作细节写不具体,小节划分不正确正是学生在习作中常发生的问题。
                  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我提议他们将写好的故事和家长分角色朗读。优秀故事,我们还将发布在班级网页上。
                  三、            第三次运用——课外拓展,提升语言感悟
                  学习完《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我再次想起了《三顾茅庐》的第三小节:
                  这部分内容很适合改写成剧本。
                  改写剧本首先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对剧本这一形式的认识;其次,复习了《三顾茅庐》;最后,剧本中需要学生对人物动作、神态有专门描写和介绍,而且描写得要更加周详。
                  在学生改编的剧本中,我感受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人物语言更加丰富了,动作、表情十分传神。
                  令我没有想到是,还有不少同学把它改成了多幕剧,因为他们发现了故事中的地点、人物、事情都在发生变化,最重要的是场景在变化,有山冈(路上)、诸葛亮家门前、草堂前、草堂内。我深深体会到: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后,学习中才会有创造力。
                  随后,我又让学生邀请父母照着自己的剧本来演一演,这下大家的积极性更高了,表现得异常踊跃。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既是编剧,又是导演,还是演员。而在这一切过程中,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语文的学习,不在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通过三次对《三顾茅庐》的运用,我有几点很深的体会:
                  1、教师对教材的多次挖掘和运用,可以从无意识而为转变成有意识而为。只有当有意识而为时,运用的目的性才强,预设才会全面充分,训练的有效性才强。
                  2、教师对教材的挖掘和运用,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考虑是否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仅仅是追求课堂教学中的“亮点”。
                  3、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是最有效的。教师挖掘、运用教材时应多创设些学生喜爱的语言实践机会。
                  4、语文教学中综合利用教材,注意前后联系,注意层次的渐进,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对语文的把握和运用能力。

,《三顾茅庐》的三次运用及思考-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