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成功教学的三重境界《少年王勃》教学感言

成功教学的三重境界《少年王勃》教学感言

11-07 14:57:56   浏览次数:228  栏目: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成功教学的三重境界《少年王勃》教学感言,

一预习检查,初读到位。

二品词析句,感悟“奇才”。

⑴抓住“奇才”,总领全文。

⑵紧扣关键词句,感悟“奇才”。

⑶品读名句,欣赏景美。

三回环整合,拓展延伸。

以上环节,充分利用文包诗的文本特点,以文本解读名句,以“名句”感受“名人”,以“奇才”感悟人文内涵,环环相扣,悟文习语。

三、灯火阑珊始见真

1.跳出来的导语。

白天想,夜晚思,课的开头一句怎么讲?这如文章的开头、作曲的定调一样重要。我反复思考,教材中滕王阁的美丽夜景照片让我眼前一亮,观图吟句,拓开视野。在导入新课时,我有了这样的导语:

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有些景观因为历史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鹳雀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北宋名臣范仲淹感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它们因为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楼因赋出名,赋因楼而不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千古传诵的名文《滕王阁序》中最为闪光的一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少年王勃》,就是讲王勃是如何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

这样的导语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引导学生站到一定的高度,渗透这样一种文化:楼因赋出名,赋因楼而不朽。

2.淌出来的诗情。

语文课里的文学,不是漂浮于作品表面天马行空的感悟,不是游离于作品简单的道德说教,而应首先让作品与学生的生命感受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作品所蕴含的精妙的精神世界,走进文章,潜心咏涵语境、语意。

教学中,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滕王阁“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景象,感受、品读名句,欣赏美景,激活画面;顺应学生情感脉搏的跳动,激励学生用眼睛、用耳朵、用心灵感受迷人的情景,构思表达美丽的画面。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思想的本性要求有诗的创作,美和活跃的思想犹如阳光和花朵那样有机地联系着。”课堂上,孩子们调动各自的生活积累,语言积累,情感积累,用“银灰、橘黄、血红、绛紫、红艳艳、金灿灿、蓝晶晶、紫盈盈、五彩斑斓、五彩缤纷”等多种色彩与“齐飞、共舞、赛跑、飘动、追赶”多种形态,孕育心中的花朵,吟出各具个性“晚霞真美”的鲜活诗句。

3.悟出来的人品。

课文开头一句“有一年,少年王勃到远方探望父亲。”这看似平常的叙事,孩子们自主会读品味,于字里行间萌生出对这位千古奇才少年的殷殷关切之情:“父亲在哪里?远方有多远?怎样去探望?”这是孩子们独有的感触与追问。在质疑、自读、涵咏中体悟到这源远流长的父子深情。

回环阅读是学生自由、自主与文本对话,思维相互碰撞,渐进渐悟的进程。捕捉契机引发稍纵即逝的火花,洞观文字背后的内容是阅读教学最佳境界的追求。“王勃‘胸有成竹’为什么还说‘让我来试试吧’?”这是字面与字面的撞击,三次回环读捂,引入灯火阑珊真容。第一,“让我来”缘何说起,回读前文感悟“在座的谁也不敢答应”的牛犊之情;第二,“试试吧”品读“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下文感悟人物底气;第三,涵咏吟味“让我来试试吧!”语言、语气、语感中感受奇才少年胆识、才气、尊长的英姿品貌。

4.引出来的欲求。

孩子们诵读名句感到意犹未尽,问道:“《滕王阁序》什么样,能给我们看一下吗?”我说:“老师手上没有,肚里有,能听我背诵一下吗?”孩子们虽不懂文意,但从音韵中引发了兴味,心中有了对文章浓烈的喜爱之情,对王勃的才学更增添了钦佩之意。应孩子们的请求,我当堂补充《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带领他们诵读。这既符合三年级孩子的阅读水平,又满足了孩子们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课后,在孩子们的强烈要求下,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滚雪球式的带领他们将《滕王阁序》熟读成诵。2006年10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来我校讲学时,孩子们的背诵展示,令梅教授赞叹不已。孩子们自豪,我也倍感幸福。

“痛就快乐”,是我教学的真切感受!

 

 

参考文献:

徐中玉、金启华主编,《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方智范,《语文教师要成为文本作者的“知音”》,《人民教育》2004年第21期。

高万同,《开辟古诗教学的新思路苏教版小语教材的独创课型》,《江苏教育》1998年第12期。

陈秉章著,《作文教学艺术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

陈海英,《建构对话式语文课堂——〈滕王阁序〉教学案例分析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南京市***区大厂高级中学。

 

上一页  [1] [2] 

,成功教学的三重境界《少年王勃》教学感言
《成功教学的三重境界《少年王勃》教学感言》相关文章

tag: 教学  少年王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