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揠苗助长》的梅开二度

《揠苗助长》的梅开二度

11-07 15:19:47   浏览次数:633  栏目: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揠苗助长》的梅开二度,

《揠苗助长》的梅开二度

  教完《揠苗助长》行将总结全文时,学生对故事中的主人公——老农充满了鄙夷的神色。我抓住时

机,要求学生讨论归纳寓意。
  开始是学生自由发言。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把一天到晚催促自己学习的家长和农夫联系在一块,

有的干脆用别名替代了“老农”这个称呼,诸如“瞎忙”、“白干”、“傻冒”、“聪明误”……不少

学生为自己能切中寓意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或能给老农取上别出心裁的称谓而喜形于色。我也为学生自发

地将自己的语文积淀与教材碰撞而溅出充满灵性的火花而高兴,更为学生在我准备的“筵席”之外又端

来的这道“菜”而欣慰。
  表扬了上述同学,我正准备布置作业,却发现有几个学生眉头紧锁,“倔强”“委屈”“嗔怪”全

都写在他们的脸上。他们的目光与我对视的一刹那,刚才还神采飞扬的我,犹如被浇了一盆冷水,心头

微微一颤。略一思索,发现这几个学生都来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他们见惯了父辈们在禾地里汗甩八

瓣的劳作。显然,他们对刚才“给老农取别名”的插曲有些不悦。为了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

也为了弄清他们心中的“不和谐音符”源自何处,我要求他们谈谈自己的想法。在我的鼓励下,这几个

持不同意见者,打开了话匣子。
  生:老师,我爷爷、爸爸都是农民。爷爷更是一个朴实的老农。他们可能一辈子都要种田,他们和

许多农民一起,起早摸黑。种出粮食养活了城里人。刚才同学们用那些别名来称呼故事中的老农,虽然

与生活中的老农无关,但我在感情上总是接受不了。
  生:现在的农民有文化,他们懂得科学种田,能遵守自然规律,巧妙地利用天气条件,去争取丰收

,精明着呢!
  生:我爷爷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会看天识地,经他侍弄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一双长满老茧

的手十分灵巧。用前面同学取的别名称呼老农,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爷爷那张饱经风霜的脸,总觉得像吞

了苍蝇一样。
  生:生活中类似《揠苗助长》主人公的人肯定是有。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在一些故事、电视小品

中,总爱把农民当作弱智来描写。事实上,农民是最值得尊重的人。
  生:我看《揠苗助长》的作者,应该把“老农”改为“有个人”才好。
  ……
  学生未加修饰的真情流露,让我深受启发,同时也有点后脊发凉。前面的学生在教材和老师划给他

们的“一亩三分地”里潜心感悟后催开的“梅开一度”令我欣喜,没想到,后面的学生紧随其来的“梅

开二度”更让我猝不及防。我不由得为学生犹如堂吉诃德向庞大的风车举长矛般左冲右突的思维击节叫

好。
  这样,一个由学生自发地“为老农取别名”的意外生成资源,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演绎成了一场节外

生枝的辩论。看似有游离文本主旨之嫌,但这种游离是经过对文本充分咀嚼、深思熟虑后的思维放飞,

是咄咄逼人的智慧交锋,是不乏灵光闪烁的独特体验。
  我姑且不论“为老农取名”该不该,我窃喜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吐出的棱角凌厉的语言,不是教师

的灌输,不是人与人、人与文本之间苍白的一问一答,更不是为了迎合教材,配合老师教课的言不由衷

,而是来自学生真实的内心表白,来自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细心观察和自身语文素养的反刍。学生从文本

出发,理解——掌握——超越——再超越——据理力争。反驳另类思维。摒弃了以一种静态的心境来接

受知识的窠臼,而是对课本知识抱有一种适度的怀疑态度来阅读理解。甚至“挑刺”。学生心理、教学

内容、思维空间、课堂氛围全都得到了开放。学生在课堂上能以无所顾忌的心态去探究知识,他们鲜活

的个性、不羁的探究意识,伴随着独特的思维喷涌而出。这正是创新教育的根本,也是现代教学理念所

追求的课堂教学。
  “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冥冥中,第惠多斯古老而鲜活的声音

在我耳边回响。
  
  (作者单位:石门县楚江镇一完小)
  责任编辑 李光成

 

,《揠苗助长》的梅开二度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