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拿来主义》《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案(教案及练习)

《拿来主义》《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案(教案及练习)

11-07 14:58:54   浏览次数:992  栏目:高中语文必修三
标签:高中语文必修三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拿来主义》《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案(教案及练习),

  

《烛之武退秦师》 

1. B。 

“共”应念阴平。“朝”跟“夕”对举,念zhāo是对的。A项“说”通悦。C项“阙”作名词念què,作动词念jué;“与”是多音字,表亲附之意时念上声,表参与时,念去声,通语气助词“欤”则念阳平。D项“逢”,因古人营养差,口腔和声带功能不如今人发达,轻唇音féng发不出,只能发重唇音páng之类(所以很多保留古音人名、地名的读音均是这种现象)。“还”作动词表归去时,念huán,作副词,表仍然、更加,或表程度上还过得去时,念hái。不过在文言文中一般都念huán,有时通“旋”,念xuán,如还风(旋风),还踵。 

2. D。 

“共”通“供”,“已”通“矣”,“说”通“悦”,“知”通“智”,“厌”通“餍”。 

3. C。 

A项“夫人”,即那个人,今指有一定地位者的妻子;B项“行李”指使者;D项“东道主”是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现已演变为负责主办某事的人。 

4. D。 

两个“既”意为“已经”,两个“若”字都表假设,意为如果。 

5. B。 

“军”作动词用,前后都应停顿。 

6. 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得失,以国家利益为重。 

7. ①胸怀全局,看出秦国的出兵,一是跟晋国有同盟关系,二是秦穆公想借此捞一把,以扩张自己的势力。烛之武正是看准了这一点,紧紧抓住了秦穆公这一心理晓之以利害,以退为进。②分化敌人。他奉命说秦君,详细分析秦国攻打郑国的弊端,使秦君幡然省悟。 

8. 伏笔,为下文秦晋联军的瓦解作铺垫。两军驻扎地点相去甚远,缺乏统一指挥,烛之武一番说辞,秦晋联军即分崩离析。 

9. ①反面:亡郑无益于秦。②正面:舍郑以为东道主,可供秦使者乏困。③侧面:晋国强大起来,会成为秦国的隐患。 

10. 如果晋文公听了子犯的话,进攻秦军,结果可能有多种。或者打垮秦军,乘胜追击,攻城略地,“扬眉吐气”,或者秦军反戈一击,晋国也出师击晋,晋师败绩,割地求和,或者一场乱仗中秦晋谁也没有占到便宜,倒是郑国解除了危险。 

11. C。“厌”通“餍”,满足。 

12. B。“越国以鄙远”,这话是烛之武跟秦伯说的,对象是指“秦国”。 

13. D。整个危机是晋侯纠集秦伯挑起的。 

14. C。据课本注释可知,“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是晋惠公。 

15. B。应为拿着(叔瞻的头),因为叔瞻为了国家安宁已经“自杀”。 

16. C。主要是借叔瞻报复郑国。 

17. ①夜缒而出,见秦伯,曰。②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③还。④亦去之。 

18. 您为什么不解除对郑国的围困,使得郑国以后能够成为秦国使节去东方道路上的接待者? 

19. B。干,求取。 

20. B。因,于是,就;凭借,依靠。A项,都是表示目的。C项,因为。D项,于是,就。 

21. A。②有远见④遵守礼法。有②④就错。 

22. D项。硃弘昭主张要处死刘赞。


上一页  [1] [2] [3] [4] [5] [6] 

,《拿来主义》《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案(教案及练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