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战国策目录序》表格式教案3

《战国策目录序》表格式教案3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571  栏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标签: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战国策目录序》表格式教案3,

高二语文《战国策目录序》    第一课时

课时编号:        主备人:冯诚  丰素贞    复备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力倡“仁政”“礼治”,反对论诈之行的儒家思想。

2、学习作者谴词委婉、娓娓而谈、以理服人的“论风”。

3、学习本文正面与反面相结合增强说服力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力倡“仁政”“礼治”,反对论诈之行的儒家思想。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谴词委婉、娓娓而谈、以理服人的“论风”。

教学媒体

投影www.lexue88.com-免费资源站:http://www.lexue88.com

   

一、 题解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人。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幼年聪慧,十二岁作《六论》,一挥而就,言简意赅,气势雄浑,得到欧阳修的赞赏,从此名闻四方。曾巩的思想属儒学体系,他赞同孔孟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致诚”,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虚心自省、正诚修身就能认识世界和主宰世界。在政治上他反对兼并政策,主张发展农业和广开言路。他在任地方官时,总是以“仁”为怀,曾巩的散文创作成就很高,慢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师承司马迁、韩愈和欧阳修,主张“文以明道”,把欧阳修的“事信、言文”观点推广到史传文学和碑铭文字上。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33篇,记载了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共245年间的历史。 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一)、实词

1、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  访:寻求  始:才

2、而不笃于身信者也。笃:坚定

3、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  明:阐明

4、而俗犹其之寤也。  寤:觉悟,明了

5、邪说之害正也。害:妨碍,妨害

6、其相率而为之者。率:循、沿着

(二)、虚词

固  其变固殊,其法因亦   固:确实  /固将明说于天下  固:坚决地 /固不可得而废也       固:实在

(三)、特殊句式

1、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   (被动句) 

2、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  (定后)

(四)、翻译句子

1、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

译:我访问了许多读书人的家,才全部得到了这部书,校正了它的谬误,而把无法查考的问题存疑。

2、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

译:最后又说:“这部书中记载的战国时的谋士们,猜度当时各国君主能够实行的事情,而不得不那样做。

3、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

译:制度是用来适应形势变化的,不必完全相同;道,是用来治国的根本,不能不保持一致,这个道理是不可更改的。

4、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译:因此古代的圣君贤臣,从来没有人放弃古代先王的政治理论,改而采取纵横家的权宜之计。

5、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

译:他们给后代造成的大祸已经很清楚了,可是一般俗人还对此执迷不悟。

三、阅读与探讨

1、 文章第二段说“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第四段说不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这两句话分别说谁?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第二段的“不笃于自信”是针对刘向说“不得不然”的观点说的,但措辞非常委婉。第四段“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是针对孔孟说的,肯定了他们能“明先王之道”,能坚持不为权谋谲诈。

2、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不赞同废弃禁绝《战国策》的原因。

明确:作者主张首先应从思想上明辨是非,即“明其说于天下”,使《战国策》成了反面教材,让当代和后代的人,都知道谋诈之行“不可从”“不可为”。另外,曾巩还指出《战国策》是一部史籍著述,有丰富的史料。

教后反思


,《战国策目录序》表格式教案3
《《战国策目录序》表格式教案3》相关文章

tag: 战国策  ,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