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11-07 15:07:28   浏览次数:477  栏目: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三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2、解决学生提出的一些不理解的字词或问题。
五、精读探究: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注音和停顿。
2、学生朗读训练:自由朗读--------指名读-----------齐读。(同学相互纠正)
3、指名学生读 1-2节,小组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1)、第一节主要写什么内容?
   (2)、第二节主要写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作者主要从哪些角度写岳阳楼的景色的(空间、时间)?景色的特点如何?哪些词语能表现这些特点?(用换词等方法理解作者的用词精当)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及时点拨。然后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4、引导学生分析一二节写作思路并指导学生背诵。
六、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引导学生试比较本诗的写景的技法、措辞、景色特点等方面有何异同?并能陈述理由(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力求表述自己的观点)。
板书设计

附板书:
《岳阳楼记》
                                  范仲淹

        作记缘由(修建背景)【叙述】
             ↓
      写洞庭湖全景引出“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
           

教学后记:

《岳阳楼记》第一教时达标检测
1、解释下列加点字
谪守(   )     越明年(   )     百废具兴 (    )  
增其旧制 (   )         作文(    )      
胜状(    )       大观 (    )      极  (   )
2、翻译句子:
(1)属予作文以记之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阅读1-2节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对文中加点的词浯;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胜状:胜景,好景色。
  B.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C.南极潇湘:潇水和湘水的南边极远。
  D.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称诗人为骚人。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前人之述备矣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
  B.“越明年”的意思是“到了第二年”。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滕子京虽为“谪守”亦政绩显著。
  D.“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予”即范仲淹的朋友膝子京。
(4).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洞庭湖及其周围的景色。
  B.“前人之述备矣”是对“岳阳楼之大观”的小结,简洁不繁。
  C.“然则”轻轻—转,引出“迁客骚人”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怀。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反问,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
主备人:灌南县第三中学蔡华东
执教人:       执教班级: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4、 研读3-5节的内容。掌握一些实词的意义和以、之等虚词的用法。
5、 总结归纳全文,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6、 品味文章的语言,体味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了解古代政治家的忧国忧民情怀
教学重点:研读3-5节的内容。掌握一些实词的意义和以、之等虚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总结归纳全文,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或幻灯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前先学
1、熟读全文,对照书下注释理解3-5节的意思,找出不理解的地方。
2、试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写出自己对该句的理解。
3、大胆质疑,说说自己在课文内容、写作技法方面的理解与疑惑。(
二、口语训练
以《我的荣辱、得失观》为话题作演讲
三、导学读标:
1、导入:(对学生的演讲作点评)同学们说得很好,对于荣辱、得失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见解,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去领略古人风范。
2、出示导学目标:
(1)研读3-5节的内容。掌握一些实词的意义和以、之等虚词的用法。
(2)总结归纳全文,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四、释疑解难:
1、引导学生互答互问,鼓励学生积极质疑,回答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2、就学生一些生成性问题作适当的点拨
五、精读探究:
1、指名学生朗诵全文,出示有关思考题:
(1)对照书下注释理解3-5节的意思
(2)课文3、4节分别渲染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气氛,这两种景象各具有什么特点?作者怎样体现出了这些特点?作者又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迁客骚人在观赏不同的景色时,感情有如此大的反差?为什么?
(4)请想一想: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5)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6)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这句话在现在还有现实意义吗?试谈谈自己的理解。
六、拓展延伸
走进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请以小崔的身份去访谈滕子京、范仲淹或相关文人墨客,结合课文内容你将怎么说?
    激发学生兴趣,分小组活动,互问互答,引申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

        作记缘由(修建背景)【叙述】
             ↓
      写洞庭湖全景引出“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
             ↓
        览物之情因景而异【写景抒情】
             ↓
            ╱╲
                            阴—暗    晴—明
                               ↓             ↓
                               悲     ↓       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