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说课稿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说课稿

11-07 14:59:46   浏览次数:277  栏目: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说课稿,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说课稿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钱学森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定的信念以及纯洁的品格,这些都使他如巨人般屹立于天地之间,这就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精神风采,本文以此为中心,选取了钱学森工作生活中的几个典型事件来展现他的品格、精神风貌。

学习本文,就应该仔细体会文章是如何在平实的语言中表现主人公的风采的。除了教师讲解外,学生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助互联网更多更全面地了解钱学森,以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应了解钱学森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操守。

2.应理解纪实性文章以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应能理解本文的朴实文风。

【教学重点】

1.熟读全文,疏通关键字句、理解文意。

2.从文章的学习中感受到钱学森的精神风采。

3.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理解朴实无华的语句的深刻内涵。

4.作者借助哪些典型事件,何种手段表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

1.理解朴实无华的语句中所包含的深刻表达。

2.选择典型事件,突出人物精神境界。

【教学建议】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第1课时)

1.采用新闻的方式导入。国务院、中央军委在1991年10月16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大会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9月又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给了他最高的奖赏,这是国家给他的评价。当年钱学森要求回国时,五角大楼的海军次长金布尔说:“我宁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放他离开美国,钱学森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他至少也值五个师的兵力……”这可以说是敌人对钱学森的高度评价,那么作为钱学森秘书的涂元季又是怎么来评价钱学森的?下面请看“报道”:《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通过这样的方式进入新课,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

2.关键词、关键句提炼。在疏通全文生字词的基础上,对钱学森加以简要介绍,尤其是当年钱学森如何冲破重重阻扰毅然回到新成立的中国来的,以此作为知识背景,这样可以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接下来的讲授对钱学森的整体形象有所了解,初步领会钱学森在对祖国科学事业方面的卓越贡献以及在道德境界上的高尚。

(1)疏通生字词:鉴定、应景、出差、应酬、档案、弥补、颁发、荣誉、勒紧、聂荣臻。

(2)题目解惑:本文最初的题目叫《钱学森为什么不去美国》,也曾有人将本文的题目改为《八十年代钱学森为何拒访美国》。选入我们的课本时编者将其改为现在的题目,你认为哪个题目会更全面些?为什么?

3.整体感知。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然后由学生小组讨论、思考并概括钱学森的主要事迹。通过阅读全文,指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其中的关键语句或字词,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结构方式,并引导学生说说哪些事件给他们的印象最深刻,并尝试着分析这些事件表现了钱学森怎样的精神品格,在概括情节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和概貌。

(1)梳理课文第1-4自然段的内容(也可以是1-5自然段),思考:

a.第 1段与第2、3、4 段之间的结构方式是什么?

b.围绕第1段,第2、3、4 段具体写了关于钱学森的哪些事件?并谈谈你对钱学森的了解、看法。

c.第2-4 段中,你认为哪些语句更能突出钱学森的高尚品质?

(2)梳理文章第 5-7 自然段的内容。

a.这几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从而说明了什么?

b.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钱学森的高风亮节的语句。

(3)梳理课文 9-14 自然段的内容。

a.第9-14 段中写了几件关于钱学森的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b.这些事情表现了钱学森什么样的精神境界?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教师明确本文主要写了五件事:一是抵制不正之风;二是拒绝美国邀请;三是对金钱的淡漠;四是对权位的不在乎;五是不搬新房。

4.讨论交流。可以让学生针对所总结的五件事,谈谈自己最有体会的一件,并从此件事上可看出钱学森哪方面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如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学森高尚思想境界的事迹是什么?并说说这些事迹体现了钱学森怎样的思想品格?

教师引导,明确:通过“我对付这种不正之风的办法,就是今后再也不出北京了,谁请也不去。”钱老说:“你别激我,激也没用,他们说我架子大,我就架子大。”这些句子可以看出,先生坚决到对个人名誉的损益无所谓的程度。主要是请学生通过“点”的渗透来进行“面”的贴近,进而理解钱学森高尚的精神品格。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第2课时)

1.问题探究。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可以更好地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如通过本文最初的题目叫《钱学森为什么不去美国》、《八十年代钱学森为何拒访美国》等。选入课本时编者将其改为现在的题目,你认为哪个题目会更全面些?为什么?也可以联系附文《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让学生讨论“钱学森该不该出访美国”这个问题。可允许各抒已见,不必统一认识。在讨论中既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更能体味到语言的魅力。

2.重点品读。要求学生再读课文,重点揣摩钱学森日常工作学习中的话语,如“这是美国佬耍滑头,我不会上当,当年我离开美国,是被驱逐出境的。按美国法律规定,我是不能再去美国的。美国政府如果不公开给我平反,今生今世绝不能踏上美国国土。”“我在这儿住了几十年,习惯了,感觉很好。你们别再折腾我,把我折腾到新房子里,我于心不安,心情不好,能有利于身体健康吗?”“事理看破胆气壮,文章得意心花开。”通过这些句子来理解本文的表达方式,人物的独特的思想个性等。

3.讨论交流。让学生联系课后附文《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比较在写法上有何的不同?讨论谈一谈自己对“好就好在写出了大科学家高尚的思想境界”的看法。看看是否“写出了”,以及可不可以用不同方式和不同文字风格“写出”,即主要看效果。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课文中提及过的图片:比如钱学森的图像(个人经历、图片、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视频、个人的言论等),包括其科学成就,对我国导弹、航天等尖端科技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其人,然后再根据课本立体地感受其人格精神。

2.标上正确读音的生字词。

课件使用目的: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3.文章中钱学森主要事迹的概括。

课件使用目的:引导学生对全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层次有清晰的理解。

4.本文的写作方法及写作特点。

课件使用目的:在分析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写作方法和写作特点,体会其朴实无华的写作文风。

(三)教学资料要求

1.有关钱学森的资料、图片。由课内向课外拓展,让学生更多的去了解科学领域,探索科学奥秘,提高科学素养,培养科学兴趣;去领略科学家的精神风采和人格魅力。

2.作者简介:涂元季,1939年生,河北省老河口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研究员,国防科工委高级工程师,钱学森的秘书。

3.相关资料

(1)钱学森简介

钱学森,祖籍浙江杭州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著名科学家。1929年至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学习。1934年,大学毕业的钱学森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由于他的聪慧和苦学,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戴上了硕士方尖帽。1939年6月,他同时取得了航空和数学两个博士学位,以其出众的才华震动了美国物理学界。接着,他留在该院任教,成为冯•卡门的亲密助手和同事。他们合作创造的“卡门——钱学森公式”,共同设计了美国的“下士”导弹,成为美国导弹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47年2月,刚满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母亲在召唤着海外游子。钱学森舍弃了金钱、地位、荣誉、理想的科研环境,经过长达五年的抗争,在周恩来的直接帮助下,于1955年10月回归祖国。1956年1月,就创办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在他的带领下,

[1] [2] [3]  下一页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说课稿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说课稿》相关文章

tag: 说课稿  科学家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