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五柳先生传》实用笔记

《五柳先生传》实用笔记

11-07 15:19:47   浏览次数:449  栏目: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五柳先生传》实用笔记,

五 柳 先 生 传

一、文体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都是名篇。传,传记。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二、主题思想:

   文章从五柳先生的身份和称号写起,重点从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

三、重点理解:

  1、性格、志趣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隐者心境    好读书,不求甚解-----书中求乐

性嗜酒,期在必醉-------率真放达    环堵萧墙……晏如也-------安贫乐道

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2、人物形象分析

(1)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自娱

(3)形象:虽然贫困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4)精神:安贫乐道、淡泊名利

  3、句式特点:

     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作者言“不”,突出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4、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不求甚解:现用来批评读书粗枝大叶,不求深入理解

  5、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6、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亲友请客,五柳先生毫不客气的喝酒,而且一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不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缛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高风亮节之人。

  7、段意及表达方式

    1段:“传”介绍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生活状况   (记叙)

    2段:“赞”对五柳先生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         (议论)


,《五柳先生传》实用笔记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