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滕王阁序》教学实录3

《滕王阁序》教学实录3

11-07 15:17:12   浏览次数:483  栏目:高中语文必修四
标签:高中语文必修四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滕王阁序》教学实录3,

师:读完了《滕王阁序》,喜欢这篇文章吗?喜欢的请举手。(寥寥六人举手)

师:喜欢的理由往往都是相似的,而不喜欢的理由却未必一样。我想听听不喜欢的理由。

生1:不知道写的什么。

师:你觉得他写了什么?

生1:写了游玩滕王阁的过程。(生笑)

生1:(改口)不是一篇“游记”,而是“序”。

师:“游记”与“序”有什么区别呢?

生1:游记主要是记叙、描写为主,而“序”主要以议论、抒情为主。《滕王阁序》还是由眼前景抒发自己的人生感受,抒情、议论的成分很重,就跟《兰亭集序》一样。

师:其实你还是基本读懂了文章。我还想听一听其他原因。

生2:生字词太多。

生3:典故太多,理解起来太费力。

生4:句式太整齐,一口气读不下来。

师:你举一段文字试试看。

(生4读“嗟乎!时运不齐……岂效穷途之哭!”,读得气势恢弘,抑扬顿挫,饱含感情。大家鼓掌。)

师:读得很好啊。

生4:我很喜欢这段文字。读了很多很多遍。

师:你可以尝试把它背下来。下一位。

生5:我觉得王勃写得太矫情了。到一个地方去玩儿,就写了一篇文章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而且这么“悲”,我们不会这样来思考的。

师:我们不这样想,就不允许王勃这样想了?(生笑)

师:五位同学说了自己不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归纳起来,大概三点:一是难以读懂;二是难以理解;三是难以共鸣。既然因为难而不喜欢,那我们就从“难”字入手。且让我们由“易”入“难”,由“浅”入“深”,看看《滕王阁序》是怎么成为文学经典的。

这篇文章其实有一个清晰的整体思路:“事一景一情”。请大家说说:写了什么事?描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

生6:写了王勃的父亲被贬官到偏僻的交趾,他前去探望,途经洪洲,参加了都督阎公在滕王阁上的盛会,看到“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描写了滕王阁盛会上的人的俊雅,景的美丽,感到非常高兴,而后乐极生悲,又来感慨自己的身世。

师:很好!请看我这里有一则材料:(投影)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乃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唐摭言》卷五)

这是一段评注,我们借此能更深地切入文章。比照它来寻找一个角度,谈一谈你所理解的《滕王阁序》的“事—景—情”。

生7:我抓住都督阎公态度的变化。

师:是什么样的变化?

生8:先是大怒;后来看到文章第一句,是不屑一顾;到第二句是“沉吟不言”,陷入思考;等看到那句名句时,便“矍然而起”,已经深深地被文章折服了。

师:请大家把“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三句话划出来。为什么都督阎公会说“老生常谈”呢?

生8:因为八个字就只讲了地点。阎公本来是想给自己女婿出风头的,却不想被王勃抢了风头。心中本来有气呢。

师:你倒是很注意抓住人的心理来推测。那为什么听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却又“沉吟不言”呢?

生9:这是一种宏阔气象。在天上是连接两个星宿,在地上是连接两座山。写地上时,连用六个动词(分、接、襟、带、控、引),拟人化,把一种登临高阁的恢弘胸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师:这里面的“襟”“带”是什么用法?

生:(杂)意动用法,以……为衣领,以……为衣带。

生10:如果说第一句没有什么新意的话,这两句一下子令老生常谈的陈词滥调体现出一种恢宏大气。

师:举例说明。

生10: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师:这里面“雾”“星”是什么用法?

生:名词做状语,像雾,像星星(一样多)。

师:写人时,写这些“俊采星驰”分别写了哪些人?有什么特点?

生11:都督阎公、刺史宇文、孟学士、王将军,还有胜友如云,高朋满座。

师:那从“沉吟不语”到“矍然而起”这种态度的变化,究竟是从什么地方开始变的?

生12:从“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开始变化,前面都是写别人好,从这儿开始写自己不好。

生13:不是,这是自谦,是一种说话的技巧。应该是从“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开始变化的,因为前面是写人,这儿开始写景。

生14:也不是,应该是从“披秀闼,俯雕甍”开始变化的,推开小门,由室内到室外,景物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心理感受。

师:大家看,这三种答案,哪一个最好?

生:(杂)三。

师:请大家把“披秀闼,俯雕甍”划上着重号,自己读一读,用“自己的腔调”读一读,看前后景物、表达等方面究竟有哪些变化?

生15:主要有三点变化:一是由静而动,二是由暗到明,三是由远到近。

生16:由散到满,前面的景色都是粗线条的,后面的景色都是“满眼的”。“旷其盈视”“纡其骇瞩”“扑地”“迷津”都是满眼的景色。

生17:胸襟由局促到开阔。

生18:心理上的变化,如果说坐在那里看窗外的风景,是“欣赏”的话,那么打开窗门之后,则是被一种崇高美所震惊。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18:从三个字可以看出,一个是“骇”,使自己的眼睛受惊(教师补充“骇”是使动用法);一个是“穷”,渔歌既然优美,就不能。响穷”,“穷”的是自己的内心感受(教师补充:“穷”即“尽”);一个是“惊”,把雁群在寒风里发出的呼唤写得富于人格。从这三个细节中可以看出作者内心是被一种崇高的美折服。

师:谈得非常到位,还有没有变化了?

生19:文章的节奏发生了变化。前面先是四句长句,非常舒缓;再用四个短句,非常急促;再“四六字”,顿挫抑扬;而推开窗之后,以非常短促的三个字“披秀闼,俯雕甍”,再以错落有致的“四六字”,抑扬顿挫,节奏富于变化,却又很稳定,感情变得开阔而飘逸。

师:文以气为主。任何优秀的文字都能够琅琅上口,便于诵读。文章的节奏、速度、语气的变化都是情感变化的表现。请大家自由的、用自己的腔调来诵读这段文字,来体会这种感情的变化。(学生诵读)我们来请一位诵读一下看看。

(一生读,其节奏快慢、语气高低、停顿长短等基本上能够读出“文气”来。师随即点评朗读中处理得不好的句子。例如,以轻快的语速读“落霞……一色”,以重音读“唱”“穷”“惊”“短”四字,以拖音读“之滨”“之浦”。)

师:胸襟开阔之后,感情有什么变化?从第三段中找出两个字来表明作者感情的变化。

生:(七嘴八舌)“兴”“悲”。

师:“逸兴遄飞”,飘逸的兴致很快地飞扬,他联想到什么?

生20:“睢园绿竹”“彭泽之樽”“邺水朱华”“临川之笔”。

师: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典故?这些典故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21:这些典故都是文人墨客、宾客之间饮酒赋诗、极尽欢娱的人与事,跟眼前滕王阁盛会异曲同工。

生22:他更关注的可能是宾客之间的那种和谐信任。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22:因为要抓住“气凌”“光照”这两个词,是说“超过”“胜过”陶渊明、谢灵运的隐逸之乐。可以推断,这个时候的王勃还是少年气盛,有拯世之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却壮志难酬,不仅如此,还为此丢了官,牵连了家人。这样,才有了底下的“乐极生悲”。

[1] [2]  下一页

,《滕王阁序》教学实录3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