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诗歌《有的人》教学反思

诗歌《有的人》教学反思

11-07 14:58:54   浏览次数:154  栏目: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诗歌《有的人》教学反思,

 

      作者:国永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是大家熟知的诗歌《有的人》开头一节,诗歌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现收录在八年级语文教材中。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我在课后积极反思,现将教学中点滴感受赘述于下,愿得到同行的指点。
      一、两点做法:
      1、激情导入,化抽象的诗为形象,感知高尚的人生价值观。
      板书“生”“死”二字,让学生说说含有此二字的常见的俗语、成语、名言。
      学生众说纷纭后,教师可补充几句名言并稍稍展开解释。如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林则徐的名言“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然后设疑:人能重获生命,起死回生吗?
      师适时补充几件感人至深的故事:如女医务工作者王飞越面对死神,决定捐献眼角膜;沈福彭教授捐献遗体,制成骨骼标本;姚明与小罗洋的相识,及其成为捐献骨髓的志愿者的一段经历。然后简单评价:角膜捐献给他人,永远感受光明;骨骼制成标本,精神永垂不朽;骨髓移植他人,生命得以延续。
      让学生带着感动去朗读课文,体会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2、了解鲁迅,温故而知新,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七嘴八舌话鲁迅”,可先让学生说说他们印象中的鲁迅。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鲁迅其人,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的鲁迅的作品和有关鲁迅的文章,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同志的信任》《一面》等文章,作到温故知新;教师可引用毛泽东主席对鲁迅的评价加以概括——“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他最后的遗言是“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嫉恶如仇,爱憎分明。从他的《自嘲》《野草》两首诗文中可见一斑。
      接下来学生自读课后练习中的《自嘲》《野草》两首诗文,在教师的指导下加以理解,感知鲁迅先生的爱憎与人生理想。
      再读诗歌,带着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与崇敬。
      二、一点思考
      文以载道,是古训中对语文学科功能的阐释。语文学科,作为德育材料是丰富而生动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适时的进行德育渗透。事实证明,善于捕捉时机的德育渗透,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味的为了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德育,或者脱离了教育最佳时机而盲目的空洞说教,则显得苍白而无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立足语文教学,参与教改,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青少年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健康的成长。
       (www.lexue88.com
www.lexue88.com)原文地址

,诗歌《有的人》教学反思

《诗歌《有的人》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tag: 教学反思  诗歌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