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沁园春·长沙》教案设计7-人教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教案设计7-人教必修一

11-07 14:56:20   浏览次数:953  栏目:高一语文教学设计
标签:高一语文教学设计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沁园春·长沙》教案设计7-人教必修一,
第一层:“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同学少年”,点明这群革命者的相互关系以及年龄特征。“风华正茂”,指风采焕发,才华横溢。这四字描绘了他们特有的气质秉赋。
第二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描绘青年们的精神状态。他们意气奔放,奋发有为。“挥斥”,奔放。“遒”,本意为强劲有力,引申为奋发有为,百折不挠。
第三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指点”,指评论;“激扬”,击浊扬清。这三句描写同学们的战斗行动。“江山”一般代表国家、天下,这里泛指天下国家大事。他们评论国家大事,用文章批评污浊的事物,赞美美善的事物。“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名词活用作意动,视……如粪土。把当年的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一样,表明他们敢于斗争藐视一切的气魄。
通过对战斗生活的回忆,表明了包括作者在内的青年革命家的凌云壮志和远大抱负。

结尾三句为下阕“煞尾”,也是全词的总结,称为结句,以有力的问句收结全篇。“曾记否”是向谁发问?(“百侣”,“同学少年”)。“中流”江中水深流急的地方。“遏”,阻止。当年我们在江中心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这里虽同上阕一样,是以设问句结尾,但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用“记”字,跟前面的“问”呼应,鼓励同伴们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的大任。

[用电脑显示两幅根据这意境绘画的图画,要求学生背诵下阕,然后分小组讨论。]这两幅图画你喜爱哪一幅?为何不直接说“承担大任者舍我其谁,革命前途系于我辈”而偏要回忆击水的情景呢?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在黑板上板书,讨论完后小结下阕。]
小结下阕:下阕主要是叙事抒情,通过回忆风华正茂的革命青年在峥嵘岁月中的战斗生活,展现了他们英勇的风姿和远大的抱负。学习诗歌要运用形象思维,要把一个抽象的意念用具体形象的画面表现出来而不是赤裸裸地说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用画面代替议论。这里用中流击水的豪情给同伴们以期望和鼓励,表明青年革命家不但要主宰世界而且能够主宰世界,他们代表了国家与民族的希望,是未来革命的精英。
我们在座的高二的“同学少年”也“风华正茂”,同样是有雄心,有壮志,是21世纪的主人,我们也要像这些年轻的革命家一样以天下为己任,敢闯敢拼,顺利通过会考,勇敢迎接高考,学好知识本领,成为新世纪的主人。

㈣总结全词
这首词上下阕分别通过写景和叙事抒发了作者变革现实,改造社会的宏大志向,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我们不难看出全词的思路:诗人独自一人来到橘子洲,但心中并不孤单,眼前的秋景呈现出勃勃生机,大自然的物类都在争相过着自由的生活,更何况我们人类呢?此时一个问题酝酿成熟了——谁是这天地社会的主宰?我们这些年轻的革命者,回想当年的战斗生活,我们有才干,有决心,一定能完成改造社会的重任。同伴们,投身到战斗的激流中去吧!但这个思绪是用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这是诗的特性,我们要用诗的规律去看待诗。

㈤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词,预习《水调歌头·游泳》。


上一页  [1] [2] 

,《沁园春·长沙》教案设计7-人教必修一
·上一篇:《童年》教案
·下一篇:《灯光》教学有感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