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先秦诸子选读《尊生》课堂实录

《尊生》课堂实录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250  栏目:先秦诸子选读
标签:先秦诸子选读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尊生》课堂实录,

学生19:为了追寻本质自我,庄子认为超脱名利疆场,追求无材就是大用之境。经常圄于名利、权势、毁誉,人就会利令智昏,心为形役。栎社树正是不去追求能否做船、做棺材、做器具、做门户、做柱子等名利,才能“其大蔽数千牛,絮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栎社树甘做一株不被匠石所看重的散木,不追求所谓的世俗的价值,不求“闻达于诸侯”,甘心做“一条油油的水草,在水底招摇”。

教师:看来大家的历史也学得不错,分析得头头是道,而且大家又能遵循我们语文欣赏与写作中的“知人论世”法来讨论和回答这一问题,很好!

2、(幻灯片展示)讨论二: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与庄子对待生命的态度不尽相同,你觉得哪一种更有价值?3+4=7分钟

学生20:我觉得庄子对待生命的态度更有价值。在我的眼里,庄子的哲学,说到底是失败的哲学,没有成功的哲学。孔孟的有所为、舍我其谁,是鼓动人走向成功的——这个成功正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进阶标准。但是,人生不可能绝对成功,因为追求无止境,因为成功没标准;相反,人生却是真的充满了失败的定数,因为任何一个人在某一方面都可以说是失败的;即使一个常胜将军,他在生命终结之时,仍有失败感。那是一种逃不脱的人生宿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其实是一种悲壮,是一种与命运争斗的英雄末路。更何况,以庄子的眼光,所谓人与人之间的礼尚往来,寒暄应酬,甚至想兼济天下,都是一种无知者无畏的可悲呢!

学生21:所以我们认为好在我们有庄子。庄子就是那个在你失败后安慰你,帮你找到自己的智者。如果说在人生路上,孔孟在你青年时代引你走到人生的入口,庄子则一定冷眼冷笑而又热心地在人生的末路等着你。他不是悲天悯人,而是带着一种果不其然的笑挽起你的手说,走吧,试试我的办法。于是在你最需要的时候,他得到了你的心。

学生22:我反对以上几个同学的看法,如果我们都是这样的心态,那么我们是不是过于懦弱呢?俗话说:“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文天祥的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孔子也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可是庄子呢?他却在宣扬“尊生”,宣扬在乱世之中苟且偷生。大丈夫应该以天下为己任,现在天下大乱,战火纷飞,黎民百姓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岂能置天下于不顾?

学生23:这两个阶段的人生是我们所必经的,缺少任一阶段都不是完美的人生。有孔孟,所以我们不消极于人世;有庄子,所以我们不沉溺于人生必有的失败。庄子的存在,对生活于乱世而又觉悟的人是一种安慰,对任何一位必经人生而又觉悟人生的人,又何尝不是一种安慰呢!有庄子而没有孔孟,人生太虚浮;有孔孟而没有庄子,则人生太滞重。

因此我们不要拒绝任何一位。

学生24:失败对人最负面的影响是对自我的轻视,妄自菲薄,自轻自贱,甚至引起对身体的自残。在这一点上,庄子又及时地恰到好处地告诉你,要“重视生命”,为重视生命而不看重荣华富贵,当荣华富贵不因我们对它的重视而降临时,对生命的重视则成了我们人生的第一要务。

学生25:生命的价值这种判读永远不同,有人的价值观更多地看重社会上的名垂青史,看重在社会坐标系上的建功立业,是个人生命付出代价也要去建立一种社会功勋,也有人更多看重的是自己内心的完善、安顿和自己道德上的成全。如果是前者,他可能在社会上在人生中不甘就多一点,而后者淡泊就多一点。其实这就是儒与道在作用于我们内心时候,在我们拥有的相同的光阴中,呈现的是对生命的不同态度。

比如屈原用死来体现他生命的价值,他为什么选择如此激烈的一种方式呢?是因为他站在战国乱世之中,他作为楚王的同姓,这样一个士大夫,当楚国被攻破颖都的时候,当秦将白起把颖都屠城的时候,他尽管一个人流落在外,尽管还有很多国家要收留他,尽管他知道天涯何处无芳草,但是他知道,他的宗庙和他的国家都已经万劫不复了,他的生命最好的终结就是随着一切而去。所以其实屈原之死,即是一种殉国,也是一种无奈,用郭沫若先生的话说,他是在自己美好的理想和不能实现理想的现实之中,被撕碎的。这样的一个人生,他是我们既空前也几乎绝后采取的一种惨烈而决绝的方式处理生命的人。

学生26:但是有更多的人在内心采用了道家的方式,也就是说看到了比生死名节更重要的事情。

比如说司马迁,我们看司马迁的生命。司马迁在他的《报仁安书》里面,给他的好朋友仁少卿写的信里,他回顾了自己下狱、受刑整个这个过程,他说自己非常冤枉,自己这样一种被诬陷,以莫须有的这种罪名被诬陷,然后满朝文武没有人去救他,这种情况下,他当然可以选择死亡,但是为什么要活下来呢?因为他觉得有一件更大的事,就是他亦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成一家之言的《史记》鸿篇巨制在他手中,他会想到从他的父亲司马谈把这样一个史官的大业托付给他的时候,告诉他周公之后五百年而有孔子,孔子之后五百年之后至于今,没有人能够昭明世,来把这样一个时代记录下来,传承青史,把哲学、文学打通,这样的一种义理薪火相传,传承下去的人,说现在该有这样的人了,所以司马迁说,他面对历史托付下来五百年一人的使命,他自己的态度是,小子何敢让焉?天降大任于斯人,有这么大的事情,那么宁可受辱也绝不轻生,这就是司马迁的态度。其实这样的态度,跟庄子给我们的这样生命写照,可以形成一个映衬,我们简单地来看庄子的生死观感,你会觉得他很消极,因为在《齐物论》里面,在《人间世》里面,我们看到更多的故事,是说天地之间,没有什么绝对的永恒,人忽而为人,忽而为鼠肝,忽而为虫臂,忽而就为很小很小的东西了,那么不是人生太落寞了吗?我们不是太缈小了吗?但是换一句话说,生命在它自己现有的形态上,怎么样是它最大的价值呢?庄子对于生命的态度很清楚,第一他不怕死,第二他决不找死。

教师:我的生命崇尚多元化,我书中有一句话,“我们不能决定生命长度的时候,就去决定生命的宽度”。一个崇尚多元化的人就不会对什么事特别较真,也不会对什么事情反应特别激烈,我不会用这一种去否定那一种,在我的眼中没有绝对真理,只有一种融通之后自己的价值判断。

四、教师总结:

五、作业:1、对现实生活中,因为受到挫折,或者感受到压力,就选择了轻生的人,你如何看待?

2、穿越时空的对话。我想对庄子说,从自己的角度说出我心目中的庄子。

3、搜集古、现代有关“尊生”这一主题的诗文,写在积累本上。

六、板书设计:

尊 生

庄 子

尊重生命(自己、别人)。

不要让生命沦为工具。

第二题:

这是第二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疏通课文内容并进行重点字词及句式的归纳。学生基本能读懂课文。在这基础上,进入第二课时的学习。我觉得这节课从以下几方面体现了新课标的特点:

1、在教学目标设置上,体现了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并重。先归纳重点的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并让学生互相讨论解决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掌握重点的文言词语和特殊的文言句式。把握文言知识,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探讨庄子的尊生思想。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健康的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生命获得应有的价值。

2、在教学内容方面,重视对文言知识的教学,在学生掌握课内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社会问题。如开头导入时,引用网上热门的话题“虐猫事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在课后的作业1,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因为受到挫折,或者感受到压力,就选择轻生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今天的社会,由于生活、学习等各种压力大,再加上现在的年轻人承受挫折的能力差,遇到一点问题就觉得世界都变色,无法面对,于是就选择轻生。这是社会问题,也是心理问题,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分析这些现象,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人生的困难和挫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生活,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

3、在教学方法上,运用朗读、分析归纳、提问、启发式教学和讨论法等方法。文言文教学的方法之一就是多读,让学生获得语感,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朗读或者阅读贯穿始终。而在教学时,我先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归纳重点字词和文言句式并自己疏通课文内容。在疏通内容的过程中,把自己碰到的问题记下来,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就在第二节课时提出来,让大家帮助解决。当学生无法解决时,我才进行点拔、讲解。遵循“先学后讲”的次序。整节课,提问比较有针对性,不问些可有可无的问题,也不会问一些简单得让学生只答是否的问题。提问时,注意启发学生,不会为赶时间而走过场,自己包办代替,自问自答。如在拓展延伸时,提问学生:庄子为什么那么重视保全生命?教师只作提示:根据庄子生活的那个时代背景来说。让学生知道思考和答题的方向,也避免了学生答得漫无边际。又如第二个问题: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与庄子对待生命的态度不尽相同,你觉得哪一种更有价值?因为学生之前学过孟子的文章,基本了解孟子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所以学生基本都能回答,教师只要启发提示一下就行了。另外,在讨论完每个问题,教师都会作简单的归纳,起到点睛的作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尊生》课堂实录
《《尊生》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tag: 课堂  , 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先秦诸子选读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