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红楼梦《黛玉葬花》教案(3课时)

《黛玉葬花》教案(3课时)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418  栏目:红楼梦
标签:红楼梦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黛玉葬花》教案(3课时),

《黛玉葬花》教案

江苏省淮州中学 韩维加

教学目的 
    一、结合高一已学的《林黛玉进贾府》,通过重点赏析《葬花吟》,分析黛玉性格 
    二、结合林冠夫的《黛玉葬花》和舒芜的《两次葬花》加深对《红楼梦》高超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通过重点赏析《葬花吟》,分析黛玉性格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设想 
    先共同回忆《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有关情节,说说黛宝玉的性格及其关系。然后共同研读《黛玉葬花》,通过重点赏析《葬花吟》,分析黛玉性格,最后结合两篇文章,加深对《红楼梦》高超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共同回忆《林黛玉进贾府》有关情节,说说《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以及宝玉的性格。 
(一)林黛玉 
林黛玉由于丧母来外婆家,过去常听她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今至其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贾母念及亡女怜爱她,但她自知寄人篱下,反表现出孤高自尊。她谨慎从事,冷静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应对有度,举止有礼。这表现在她辞谢邢夫人留饭,在王夫人和贾母处择座,反映出她聪慧而又有良好的教养。在众人眼里,她“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颦颦”二字,准确地勾画出她的神情,也透露出她与这个等级森严,礼仪繁多的封建贵族家庭很不投合。 
  (二)贾宝玉   
    结合注解理解《西江月》二词的深层含义,谈课文初步表现了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提示:贾宝玉“衔玉”而生,“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而贾宝玉则是贾母的心尖儿宝贝,王夫人的唯一儿子,贾氏家族光宗耀祖的希望,是他们的命根子。然而贾宝玉并不看重“通灵宝玉”,骂之为“劳什了”,“狠命摔去”,表明他不愿顺从封建家长的意志,抗拒他们强加给自己的枷锁。黛玉早听说过位衔玉而生的表兄“顽劣异常,极恶读书”,王夫人则认为自己这个儿子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课文还借“后人”(按:“后人”应是作者的托辞)写的两首《西江月》词对贾宝玉的品行,性格作了恰当的概括。 
这两首词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贾宝玉不愿受封建正统思想束缚,怕读圣贤文章,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不通世务”,尽管受到“世人诽谤”,却我行我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也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对于这样一个人,从封建统治阶级来看,当然是“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   
(三)《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宝黛关系 
一见如故,心灵相通   
    提问:课文描写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相见的情形,表现了什么?   
    提示:黛玉和宝玉第一次相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这当然有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的因由。不过黛玉新到外婆家,言行谨慎,只在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宝玉娇纵惯了,便直言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在黛玉眼里的宝玉并非“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是“一位年轻的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在宝玉眼里的黛玉,“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与其说是一见留下情根,不如说是精神上相通相应。“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见《红楼梦》第五回)然而这样一对幼男弱女要在这个森严的贵族之家争得自由,其未来的命运不卜可知。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都十分重视人物第一次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性格特点,给人初次但却不易忘怀的印象。课文写王熙凤登场亮相效果极佳,这是因为作者选择了适当场合、适当的时机,把握住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研读《黛玉葬花》,分析人物性格 
1、学生自读课文,试析黛玉性格(学生有声朗读) 
2、学生概述情节, 
3、说说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并说明理由(不少于100字) 

第二课时 

继续研读《黛玉葬花》,分析人物性格 
一、播放《黛玉葬花》视频导入 
二、《黛玉葬花》研读 
1、有关葬花的故事的由来(可不讲) 
说到葬花的故事的由来,有人说《葬花吟》是从唐寅的两首诗中“脱胎”的(《红楼梦辨》)。诗歌当然是有所继承借鉴的,但不应把文艺创作的“源”和“流”的关系弄颠倒了。说到《葬花吟》在某些遣词造句、意境格调上利用前人之作,实不必到明人的集子中去找。唐初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类为人熟知的诗句还不足以借取利用吗?即如葬花情节,也未必径取唐寅将牡丹花“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事,作者的祖父曹寅的《楝亭诗钞》中也就有“百年孤冢葬桃花”的诗句,难道还不足以启发他的构思吗?但这些都是“流”,都仅仅是利用,既不表现诗的主要精神,也决不能代替作者源于现实生活的创造。何况,如前所述,此诗中,作者运笔鬼斧神工之处,完全不在于表面上那些伤春惜花词句的悱恻缠绵。  
2、总述: 
黛玉葬花是黛玉性情的描写,这一段也为读者刻画出一个美丽如花,清洁自爱自怜的形象。 
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宝玉和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在红楼梦中是最经典的片段之一。看过红楼梦的人都对这一段过目不忘    
她把花比喻成自己,把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比喻为污淖,她不甘沉灭,又无力摆脱封建恶势力。怜花就是怜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林黛玉在贾府中,虽有宝玉的照顾,贾母的疼爱,但按照当时的礼教观念,毕竟是外孙,寄人篱下的滋味还是有的,父母双亡,无人做主,孤苦一人,又兼其性格的悲观,总觉风刀霜剑严相逼,自怜之心常在,见落花而感身世,不觉满目凄凉。 
3、赏析《黛玉葬花吟》,分析人物性格 
黛玉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则是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是对青春年华转瞬即逝的哀叹,也有对生的依恋对死的恐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1] [2] [3]  下一页

,《黛玉葬花》教案(3课时)
《《黛玉葬花》教案(3课时)》相关文章

tag: , 红楼梦,红楼梦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红楼梦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