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日知录》三则导学案5(教师版)

《日知录》三则导学案5(教师版)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304  栏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标签: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日知录》三则导学案5(教师版),

→(司马光、马贵与:经世致用著作的典范)

今人:“愈多”“愈舛漏”“愈不传”——原因:“成书太易”“急于求名”

↓ 

二、研习第三则

1、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合作探究:

(1)、作者开篇就慨叹“唐宋以下,何文人之多也!”,文人多,不好吗?为什么单说“唐宋以下”?(作者认为文人多是因为有些“不识经术,不通古今”的“文人”滥竽充数;表明了作者关心社会现实和尊古复古的思想。)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人的诗或者话?作者引述这些诗或话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A、韩愈之诗是什么意思?(强调“经训”是学问的根本,博古通今是治学之基石,舍此如“潢潦”,朝满夕涸,不但学问做不成,安生立命也陷入困境。)

B、作者引用韩愈和刘挚的话有什么作用?(借他们崇尚经术、重视器量见识,轻蔑文采华意来宣扬经世致用的思想。虽然不免偏激,却切中时弊。)

C、作者引述西汉扬雄和宋代黄庭坚的话,目的何在?(继续说明务实与尚华的关系,扬雄对别人赏其文辞而不赏其义理痛心疾首,黄庭坚指出以文才的高低作为选拔奖掖后生的标准,是助长了华而不实的社会风气。)

D、作者引用本朝掌故——空同的辩驳,作用是什么?(证明前文“本朝嘉靖以来,亦有此风”)

E、最后一段,作者引用欧阳修的话,表明了什么?(表明了作者崇尚实用的思想)

(3)本则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引证法、例证法)

↗文人:识经术、通古今——韩愈、刘挚、扬雄、黄庭坚、欧阳修——引证法

文人之多       (经世致用)

↘假文人:华而不实——空同辩驳                            ——例证法

        (注重文采)

(3)结合“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谈谈你对现在流行的网络小说的认识

【目标检测】

  1、分析下列加横线字的用法      下列虚词用法意义解说不当的是

A.多一篇之损矣    之:结构助词,的

B.汇而成书       而:连词,表承接,可不译

C.庶乎其传也与  乎: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D.皆以一生精力成之    以:介词,用

E.经训乃菑畲          乃:表判断的副词,是

F.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   其:代词,它们

G.庶乎其传也与  其: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

H.马牛而襟裾    而:连词,表转折,却

 2、翻译下列语句

(1)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

文章不能在天地之间断绝,是因为它可以阐明道理、记述政事、体察百姓困苦、乐于称道别人的善行啊。

(2)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庶乎其传也与?

若一定是古人未触及的,后代不可缺少的,然后才著述,也许才能流传下来吧?

(3)所以然者,其视成书太易,而急于求名故也

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把写书看得太容易,而急于追求名声的缘故啊。

(4)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

读书人应当以器量见识为先,一旦有了文人的称号,这个人就没有值得称赏的地方了。

5)此扬子云所谓“摭我华而不食我实”者也。

这就是扬雄所说的“拾取我的文辞而不研究我的义理”啊。

(6)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认为文章只能滋润身心,政事可以惠及百姓。

3、完成《名师导学》上练习。

    小结

    《著书之难》析古剖今,提出“必古人之所未就,后世之所不可无”的著述标准,主张独创,反对急功近利,实际上还是在提倡治学不为空言,要切合实际,期于有用。

    

(四)辩论:

    A:读书人应该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B:读书人就是要“以天下为己任”,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合作探究


上一页  [1] [2] 

,《日知录》三则导学案5(教师版)
《《日知录》三则导学案5(教师版)》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