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儒道互补》教案教学设计3

《儒道互补》教案教学设计3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261  栏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标签: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儒道互补》教案教学设计3,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

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理解所选课文的主要思想,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论语》十则

教学目标:

1、理解《论语》节选各则语录的内容;整理积累文言文语言材料;

2、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

本节课主要在于读懂《论语》,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的精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必修课中,我们对于孔子,对于《论语》已经了解了不少,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论语》,走进这部影响我们中国人几千年的儒家经典

孔子的思想的核心一是“仁”“仁”就是“两个人”,也就是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伦常各有职分,道德各有责任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学而》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子路》)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综合以上的语段看,“仁”是“全德”,是个人修身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分析起来,“仁”有这样几层内涵: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人之天性是“仁”的根基,由此而往,对别人也怀有爱心;去除私心、克制私欲,用“礼”来规范一举一动,使言行举止符合“礼”;“仁”表现在政事活动上,则要求仪容、态度庄重、恭敬,做事认真、谨慎,对人讲究信用,并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尽力成人之美,而不做损害别人利益的事所以,“仁”并不止步于道德自我完善,还要求“仁”发之于外,在社会生活中乃至政治层面上都要发挥有益的效用

《论语》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礼”与“仁”偏重于内心自觉追求不同,“礼”是外在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社会规范不过,“礼”虽然是外在的规范,对“礼”的遵循仍要出自内心的自觉自愿,并且要以“仁”为心理基础,否则的话,“礼”就成为虚假的文饰了,对此,孔子批评道:“人而不仁,如礼何?”

在当今社会孔子的思想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目前的中国社会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时期一方面经济取得巨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但另一方面,目前社会问题还比较众多,矛盾还比较突出,金钱至上、信仰缺乏、精神空虚、职责不分等等一系列现象尚存在严重,而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社会的正常健康有序的运行和发展这也就需要我们既要从现实状况寻找原因,同时还要充分寻求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尤其孔子的社会价值观来匡正人心的迷失、精神的迷乱、信仰的缺失看教材10页2、3段

 

二、文学常识回顾考察:

见课件

三、赏析

步骤:1、诵读一遍

      2、逐句翻译,不懂的字词留下记号

      3、尝试写下你对这则语录的感悟,待会与同学共同探讨,能联系以前学《论语》时所记得的其他语录更好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做事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良好的道德修养只是基础,还需要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当然,学习文化知识的根本目的也是获取真知,用以完善自己的道德品格,并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1、要做到好学,一定得先要坚定学习求知的志向,切忌分心于物质享受,以免陷于物欲,降低了学习的效果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物质是生活质量的保证,但不是追求之根本在当今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我们在追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给自己的精神追求留一定的空间

   2、“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还说过“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应该不仅指口齿伶俐,更主要指说话时不讲原则,甚至夸大其词,混淆是非,只求让听的人高兴,或者为自己的私利打算所以,孔子痛恨“巧言” 

   3、“就有道而正焉”意思是接近有德行的人来匡正自己亲近有德行的人,远离没有操守的小人,这样就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自己犯了错误,也知道应该怎样改正这样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言行,日积月累,就像雕琢、打磨玉器一样,终会成器

原文:“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三十岁时学问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了四十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楚明白,立身处事有坚定的原则,不会被外界左右五十岁时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给予我的使命职责和命运六十岁时我听到顺耳话能够分辨是非,听到逆耳话也能够理解他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分辨取舍七十岁时我的心灵和行为都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地,行随心至,从不越过仁的规范”

   这是孔子自述其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分为六个阶段,用语简练、概括

    孔子认为"立志"是重要的起点,但要坚持和实现其志向,并不是容易的事少年有志,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才立,可见立志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确立志向后,又经过长期不懈地学习、修养,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

其实人在三十岁以前是用加法生活的,就是不断地从这个世界上收集他的资格,他的学习经验、财富、情感、名誉这一切都是在用加法的,三十岁以后就开始要用减法生活了,不是你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要学会舍弃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这大概是人生的一个普遍规律,说明三十岁以前是创业闯荡的时期,四十岁以后,人就不做傻事了,冷静而理智地面对世界

 “公冶长”篇

  原文: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颜渊:名回,字子渊季路:名由,字子路或季路)孔子说(子: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盍:何不)”子路说:“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衣[轻]裘:泛指衣服“轻”字为衍文,是因《论语&8226;雍也》中有“衣轻裘”而误衍“裘”:本指皮衣共:动词:指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敝之:指把车马、衣裘用破,用坏敝:使动用法憾:抱怨)”颜渊说:“(我)想的不是夸耀自己的好处(伐:夸耀),不表白自己的功劳(施:表白)”

子路说:“愿意听听您老人家的志向”孔子说:“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平辈的人(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年轻人,使他们归依我”(安、信、怀:都作使动词用,宾语“之”分别指代“老者”、“我”、“少者”安:安逸怀:归依?关怀?)

这则语录中,子路、颜渊、孔子各自述说志向子路的志向,见出其率性、豪爽;颜渊的志向,见出其谦逊、克己;孔子的志向,则见出其以“仁”为本的胸怀

提出对处理“老、中、轻”三代人的人际关系的原则,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时期,尊老敬老、真诚守信、关心青少年成长,已成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文: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诲:教诲    知:知道      知:同“智”,聪明,明智

子曰:“由(子路)!我教诲你的知道了吗?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啊!”

理解:做学问要务实、严谨、谦虚

要正确的估量自己,不夸耀,不虚伪,人要有自知之明

 “雍也”篇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先生说:“知道它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如以之为乐”  先生说:“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智者活跃,仁者沉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孔子这句话用顶真的修辞手法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本章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1] [2]  下一页

,《儒道互补》教案教学设计3
《《儒道互补》教案教学设计3》相关文章

tag: 教学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