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高二选修《祭十二郎文》教案10

人教版高二选修《祭十二郎文》教案10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720  栏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标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人教版高二选修《祭十二郎文》教案10,

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 

长:①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       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 

③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 

终:①言有穷而情不可终(尽,动词)     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 

致: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       ②将成家而致汝( 使……来,使动) 

就: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 

知: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     ②死而有知(灵魂,名词) 

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 

其:①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她的,代嫂嫂,代词)      ②诚知其如此(它,代事情,代词)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难道,副词)④其信然邪?其梦邪?(是……还是……,动词) 

⑤又可冀其成立邪(他们,代词)     ⑥其又何尤?(这,代词) 

⑦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大概,恐怕,副词)     ⑧敛不凭其棺(你的,代词) 

【补充】浅谈《祭十二郎文》中“其”的意义和用法  

 一、代词 1. 人称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人、事或物,多用为领属性定语,相当于“名词﹢之”,可译为“他(她)的”“他(们)的”。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祭十二郎文》) 

——我当时虽然能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其,代嫂嫂)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同上) 

——你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其,代韩会)  

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同上) 

——年轻力壮的人尚且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其,代汝之子和吾之子)  

其信然邪?其梦邪?(同上) 

——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其,代死讯)  

(2) 有时活用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其孥。(同上) 

——你来看望我,住了一年,请求回去接你的妻子儿女。(其,代十二郎)  

2、 指示代词。 

(1) 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起指示作用,可译为“那”。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同上)——那以后四年,才回去看你。  

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同上)——那剩余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  

二、副词  1、 用于句首或谓语之前,表示语气。  

(1)表示转折、推测,可译为“大概”。  

呜呼!其信然矣!(同上)——唉!大概是真的了!  

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同上) 

——从今以后,我将没有什么意趣生活在这世间了。  

(2)表示反诘,用法同“岂”,可译为“难道”。  

如吾之哀者,其能久存乎?(同上) 

——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  

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同上) 

——唉,难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吗?  

三、连词  

1、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同上) 

——如果没有灵,那么我也不能悲痛多少时间了,而(死后)不悲痛的时间却是无穷无尽的。  

2、并列的问句,表示选择,可译为“是……还是……”“还是”。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同上)——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真邪?(同上) 

——唉!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  

(三)、词类活用 

1、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名作状,向西) 

2、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动词使动,使……夭折) 

3、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作动,继承……事业) 

4、而视茫茫(动作名,视力)   5、将成家而致汝(动词使动,使……来) 

6、强者夭而病者全乎(保全,形作动) 

7、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使……丧亡,使动) 

(四)、古今异义的词 

1、将成家而致汝(成家:①古义:安家。②今义:男子结婚。) 

2、吾与汝俱少年(少年:①古义:青年男子。②今义: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 

3、志气日益微(志气:①古义:精神。②今义: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4、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几何:①古义:多少。②今义:几何学。) 

5、少而强者不可保(强者:①古义:强壮的人(生理上)。②今义:坚强的人(心理上)。) 

6、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成立:①古义:成长立业。②今义:创立,有根据。) 

(五)、文言句式 

1、惟兄嫂是依(惟……是,宾语前置) 2、吾佐董丞相于汴州(介词结构后置) 

3、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宾语前置) 4、从兄嫂归葬(于)河阳(省略句) 

5、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其……其,固定格式,表选择,是……还是) 

6、未可以为信也(省略句。“以”之后省略宾语“之”) 

7、吾念,汝从于东(省略句。即“汝从我于东”)  

(六)、难句翻译 

1、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译:不久又和你到江南谋生。 

2、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译:你来探望我,住了一年,你又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 

3、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译: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结果你没有来) 

4、诚知其如此,虽万乘(shèng)之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译:如果知道会这样,即使是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5、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 

译: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保全活下来吗? 

6、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译:这就是天理不可以推求,而寿命的长短无法预知啊。 

7、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译:装殓不能亲临你的棺前,入葬不能亲临你的墓穴。 

8、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译: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

六、作业

1、识记文言基础知识。2、找出感触最深的语句并作出点评。

第二课时

一、检查文言基础知识。

二、探究文本,诵读、赏析

(一)诵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二、三段),讨论。 

1.祭文之初,作者为什么要详叙幼时及成年后与十二郎聚散离合的往事? 

叙事是抒情的基础。往事历历在目,忆之深乃因情之切,于叙事中,亦可见作者真情。 

2.在这两段的叙述之中,你以为最动人的细节是何处? 

允许自由答问。如第二段“嫂尝抚汝指吾再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一语,“抚汝指吾”的细小动作,体现出为母为嫂的深切关爱与顾惜;“韩氏两世,惟此而已”仅寥寥八字,却字字透出嫂嫂的焦虑、期待和悲伤。十二郎遽然辞世之时,韩愈又重提旧事,也流露出韩愈无尽的沉痛与凄凉。 

在叙事追忆中,作者常常跳出“过去”而回到“现在”,针对往事而作抒情、评说,这两段何处为此类文字,抒写了怎样的情感? 

第三段自“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以下数行是独立的抒情文字。文中体现作者的追悔痛惜之情,直捷而毫无矫饰,故能打动人心。 

(二)诵读课文第二部分(第四至第九段),体会行文中的曲折变化。 

1.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是写十二郎之死。为什么文中还要回叙自己头一年给十二郎的信,以及自己身体衰病、子孙辈幼小等事? 

这些事都与文章主旨(吊十二郎之死)密切相关,穿插其中,又形成行文的曲折。第4段写自己的未老先衰之象,意在为下文蓄势,也就是用自己之将死而竟不死,反衬出十二郎之不应死而竟死的尤其可哀。“少者殁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这不合情理,故更让人难以接受。第6、7段又言己之衰、子孙之弱,不仅写出十二郎辞世后家境的凄凉,也更突现了作者因十二郎之死而生的极度悲伤、痛不欲生之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人教版高二选修《祭十二郎文》教案10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