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史记指导阅读《项羽本纪》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指导阅读《项羽本纪》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857  栏目:史记
标签:史记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指导阅读《项羽本纪》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六、疏通第5段

1、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并和同学交流,准备老师提问

直夜溃围南出——平明——骑能属者——田父绐曰——然今卒困于此——今日固决死——为君快战——必三胜之——刈旗——期山东为三处——辟易数里

2、提问交流

(直夜溃围南出——溃围,突围。

平明——天亮。

骑能属者——属,跟从。

田父绐曰——绐,欺骗。

然今卒困于此——卒,终于。

今日固决死——固,一定。

君快战——快,痛快。

必三胜之——一定胜他三次。

刈旗——拔了他的军旗。

期山东为三处——期,约定;山东,山的东边。

辟易数里——辟易,躲避。)

3、同学相互翻译并指名翻译

(  于是项王就骑上战马,部下精壮骑士相从的有八百多人,当夜冲决重围,飞奔而逃。天明时分,汉军才发觉,派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骑兵能跟得上的只剩一百多人。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种田老人,种田老人欺骗他说:“向左走。”项王向左,结果陷入大沼泽中。因此汉军追上了他们。项王就又领兵向东,到达东城,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追赶的汉军骑兵有数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脱身。对他的骑兵说:“我起兵到现在有八年了,身经七十多次战斗,阻挡我的敌人都被打垮,遭我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未失败过,于是称霸,据有天下。然而今天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不是作战的过错啊。今天肯定是我的死期,愿为君痛快地打一仗,一定胜它三次,给君冲破重围,斩杀汉将,夺取汉旗,让大家知道是上天要灭亡我,并不是作战的过错。”就把他的骑兵分成四队,分别朝着四个方向。汉军包围起好几层。项王对他的骑兵说:“我为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骑兵们四面奔驰而下,约定在山的东边分做三处集合。于是项王大声呼喊奔驰而下,汉军如草木随风倒伏,于是斩杀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担任骑将,追击项王,项王睁大眼睛大声责骂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受惊吓,退避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们在三处会合。汉军不知道项王在哪里,就分为三路,再次包围楚军。项王就飞奔过去,又斩杀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几十上百人,又聚集他的骑兵,仅损失了两名骑兵。就向他的骑兵说:“怎么样? ”骑兵都佩服地说:“正如大王所说的那样! ”

七、朗读复习 

2教时 

要点:继续疏通课文

过程:

一、疏通第6段

1、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并和同学交流,准备老师提问

檥船待——无以渡——我何渡为——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籍独不愧于心乎——身亦被十余创——马童面之——吾为若德——最其后——共会其体

2、提问交流

(檥船待——檥(yǐ倚):整船靠岸。

无以渡——无法渡河。

我何渡为——何渡为:还渡江干什么。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纵,即使;怜,同情。

籍独不愧于心乎——独,难道。

身亦被十余创——同“披”被:遭受。

马童面之——面之:跟项王面对面。

吾为若德——为若德:意思是送给你点儿好处。“德”,恩德。

最其后——最后。

共会其体——体:身体的部分,四肢加头合称五体。会,聚集。)

3、同学相互翻译并指名翻译

(  于是项王就想东渡乌江。乌江亭长移船停靠在岸边,等待项王,对项王说:“江东虽小,地方纵横千里,民众数十万人,也足以称王。希望大王赶快渡江。现在唯独我有船,汉军追过来,没法渡江。”项王笑着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项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进,现在没有一人返回,纵使江东父老怜爱我,让我为王,我有何面目去见他们?纵然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就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一位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不忍心杀它,把它送给您吧。”于是命令骑兵全部下马步行,拿着短兵器交战。单是项籍所杀掉的汉军就有几百人。项王也身受十几处创伤。回头看到汉军的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吕马童转身背向项羽,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王就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来悬赏我的人头,我把这份好处送给你。”就自刎而死。王翳取下项王头颅,其余骑兵互相践踏争夺项王身体,互相残杀的有几十人。最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分别得到项王躯体的一部分。五个人拼合验证是不是项王的肢体,都是的。因此划分悬赏的万户土地为五部分: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二、疏通第7、8、9段

1、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并和同学交流,准备老师提问

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汉王为发哀——诸项氏枝属——舜目盖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失其政——首难——豪杰蜂起——乘埶起陇亩之中——及羽背关怀楚——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过矣——岂不谬哉

2、提问交流

(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为,因为。死节,为节而死。

汉王为发哀——为,给。

诸项氏枝属——枝属,宗族各支。

舜目盖重瞳子——盖,是。

羽岂其苗裔邪——苗裔,后代。

何兴之暴——怎么起来得这么突然。

秦失其政——失去仁政。

首难——首先发难。

豪杰蜂起——蜂,名词做状语,像黄蜂一样。

乘埶起陇亩之中——埶:同“势”,权势,权柄。陇亩之中:田野之中,指民间。“陇”,同“垄”。

及羽背关怀楚——背关:舍弃关中。“背”,弃。怀楚,怀恋楚国。

自矜功伐——自己夸耀的功劳。功伐:功劳,“伐”与“功”同义。

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奋:振,这里有极力施展的意思。私智,个人本领。

过矣——过:错。

岂不谬哉——难道不荒谬吗。)

3、同学相互翻译并指名翻译

(  项王已经死了,楚国地方全部投降汉王,唯独鲁地不降服。汉王就率领天下的兵马想屠灭鲁地,因为鲁县军民坚守礼义,为主人以死尽忠,汉王就拿着项王的头颅给鲁县人看,鲁县父老们这才投降。当初楚怀王封项籍为鲁公,等他死后,鲁县又最后投降,因此用鲁公的礼仪把项王埋葬在谷城。汉王给他发丧,哭泣离去。

    至于项氏的宗族各支,汉王都不加诛杀。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都姓项,汉王赐他们姓刘。

    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里听说“舜的眼睛可能有两个瞳子”,又听说项羽也是两个瞳子。项羽莫非是舜的后裔吗?不然为什么他兴盛得这么快呢!秦朝施行暴政,陈涉首先发难,豪杰蜂涌而起,相互争夺,多到难以数得清。然而项羽并没有什么权势等作凭借,却乘势兴起于民间,三年之后,就统领五国诸侯灭掉秦朝,分割天下而封授王侯,政令由项羽发出,号称“霸王”,地位虽然没有保持长久,但是近古以来还不曾有过。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恋楚国,驱逐义帝而自立为王,埋怨王侯背叛自己,就陷入灾难了。自己夸耀功劳,施展自己的聪明,独断专行而不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可以用武力征服来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结果五年就亡掉了自己的国家,身死在东城,尚且不觉悟也不责备自己,实在是太错了。还坚持:“天要亡我,不是用兵的过错”,难道不荒谬吗!)

三、总结

1、请括段落内容。

第一部分:项羽家世(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少年言志(第2自然段)

第三部分:巨鹿之战(第3自然段)

第四部分:霸王别姬(第4自然段)

第五部分:东城之战(第5自然段)

第六部分:乌江自刎(第6——8自然段)

第七部分:太史评论(第9自然段)

2、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有何寓意?

(项羽家世:①世代为楚将。②祖父为秦所戮。

用意有对人物铺垫的作用:①世代为楚将。生为将门虎子,这是项羽兴兵起义的资本,是成就英雄霸业的奠基。②与秦有不共戴天之仇。为项羽以后忠贞不二,志在灭秦,嫉恶如仇,驰骋疆场,冲锋陷阵,置生死于度外注入了激情。)

3、第二自然段写了几件事?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与一生功业的成败有何联系?

(两件。一是少时学习情况。不想学书、学剑,想学万人敌的兵法,说明他的毫迈不群的性格特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性格特点。二是观始皇游。不俗的言论昭示日后的不凡。(少时言语不俗的还有哪些?提示:刘邦见始皇:“大丈夫当如是也。”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毫迈不群与少年言志体现了项羽除暴安良、建立丰功伟绩、成就英雄霸业的宏愿;但粗疏的性格,为他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错失良机,大失人心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指导阅读《项羽本纪》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