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第三中学 向 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衰微、赫然”等双音节词和“锲而不舍、兀兀穷年”等成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臧克家、闻一多。
3.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能力目标
1.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味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语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3.赏析文章的语言美,通过仿写练习,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德育目标
学
●教学重点
1.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
2.学习文章选材精当、剪裁得当、组材恰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叙述中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
●教学方法
1.文献法。学生从图书馆或网上自主查阅并整理有关闻一多先生的背景材料,课上共同交流,创设自主合作的教学氛围。
2.朗读法。文章善于使用成语、仿成语结构,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成对的句子也较多,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运用诗化的语言,精练生动,有气势。借助于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教师宜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本文,以领悟文意,接受美的熏陶。
3.研讨探究法。
4.语感品读法。
5.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诗歌朗诵带、“七子之歌”歌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汇总,增强感性认识;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把握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投影1)
教师播放“七子之歌”歌曲或《红烛》诗歌朗诵带。(投影2)
这首歌(诗歌)的作者是
二、资料读演,资源共享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图片交付老师投影显示,文字资料朗读或投影显示。学生共同交流,互动互学。
教师也可酌情提供相关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1.关于作家、作品
本文作者臧克家,现代诗人,对我国新诗做出了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又被称为“农民诗人”,是闻一多的学生。1905年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县。在大学读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受
人们比较熟悉的是他为纪念
朱自清:“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
茅盾: 臧克家是当时青年诗人“最优秀中间的一个”。
本文是一篇介绍
2.关于闻一多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投影7)。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了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于爱国民主运动中。
tag: 闻一多 ,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