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最后一课》导学案14

《最后一课》导学案14

11-07 15:19:47   浏览次数:544  栏目: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最后一课》导学案14,

课题:7《最后一课》导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结合小说背景理题目的含义。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

【学习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学习难点】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

【学习方法】比较法,讨论法,点拨法

【预习积累】

1.知识链接

(1)写作背景:《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后第二年(1873年)。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2)作者简介: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3)小说的基本知识:

■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2.给加点字注音

捂(        )      戒(       )   郝叟(        ) (        )   膝(      )   诧(       ) 

钥匙 (      ) (     )    祈祷(      ) (      )    哽住(      )   挟(      )懊悔(      ) 

4.了解课文内容

(1)小说中写了哪些人物?

(2)简要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该小说主要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3)从文中找一找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形有哪些不同?气氛、老师、学生、后排板凳几个方面比较

(4)根据故事情节可把课文划分成哪几部分?并说出划分依据。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再也不能学习汉语,每天你挂在嘴边的普通话不能再用了,从今天开始你只能用日语交流,那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发表感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合作学习】

二、感情朗读展示

(1)自主阅读:挑选自己印象最深或让你深受感动的地方进行组内感情朗读。

(2)各组选一名同学代表朗读。给朗读代表提朗读建议。

(3)读完进行朗读评价。

三、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请同学们找出韩麦尔先生最能打动我们的一些言行。

(2)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3)小说刻画人物所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能够反映人物当时的什么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请韩麦尔先生为例说明。 

(4)小弗郎士上课前后的思想感情发生了那些变化?试总结

(5)找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明各有什么作用?

(6)课文最后,韩麦尔先生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这个手势有什么含义? 

【课后反思】

课题:7《最后一课》导学案  (二)

【学习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2.教育学生热爱汉语、学好汉语,培养爱国感情。

【课堂学习】

一、小组合作,品味赏析: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2.“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请你按韩麦尔先生当时的思想状况,把在此句没说出来的话补写出来。  

     3.“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语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这句话表现了小弗郎士什么样的心理? 

4.“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为什么他忘不了?他永远忘不了的是什么?  

     5.探究: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把小弗郎士写成一个少年英雄,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6.为什么说“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7.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二、放飞思绪,各抒己见

1、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   

2、从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身上我们学习到了哪些金子般的东西?对于爱国主义你有什么样的认识?(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悟)

【课后巩固】

1.给加粗字注音。

  郝叟(          )    诧异(    )     惩罚(    )   踱来踱去(    ) 懊(   )悔 

2.《最后一课》的作者是___国人_____。体裁是______,本文是以______________为历史背景创作的。 作者运用第(    )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     )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    )——(     )——(    )——(     ),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表现人物性格常常运用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手法。试对下面的描写文字表现人物性格进行分析

  (1)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①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屋顶上鸽子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①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和小弗郎士爱国感情一样炽烈,都是自始至终的爱国情怀。

  B、《最后一课》的作者是一位爱国主义作者,以长篇小说见称于世。

  C、韩麦尔先生因为年纪大,上课非常吃力,所以上课时“脸色惨白”,小弗郎士也认为老师累得这样是一个“可怜的人”。

[1] [2]  下一页

,《最后一课》导学案14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