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苏教版必修教材写作训练教案——第六章:议论文

苏教版必修教材写作训练教案——第六章:议论文

11-07 15:17:53   浏览次数:577  栏目:高中语文必修五
标签:高中语文必修五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苏教版必修教材写作训练教案——第六章:议论文,

[佳作赏析]

竞争合作求双赢

现代社会充满竞争,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教育……各个领域都存在竞争。个人之间、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通过竞争,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思维不断产生,进而推动人类的生产、生活不断发展和提升。因此,现代社会鼓励竞争,鼓励通过竞争调动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充分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进步。

怎样对待竞争?没有“双赢”的观念,往往是两败俱伤的结局。有一位农民,听说某地培育出一种新的玉米种子,产量很高,于是千方百计买来一些。他的邻居们听说这个消息后,纷纷找到他,向他询问购买种子的地方等有关情况。这位农民害怕大家都种这样的种子自己失去竞争优势,便拒绝回答。邻居们没有办法,只好继续种原来的种子。谁知,收获的时候,这位农民的玉米并没有取得丰收,比邻居家强不了多少。为了寻找原因,农民去请教一位专家。经专家分析,很快查出玉米减产的原因:他的优种玉米接受了邻居人劣等玉米的花粉。农民本想在竞争中独领风骚,结果却事与愿违。如果他有“双赢”的智慧,就会是另外的结局——既利人又利己。

在激烈的竞争中,怎样才能创造双赢的局面呢?

双赢的智慧来源于宽阔的胸怀和长远的眼光。有人认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同行是冤家”,而“伊利”的牛根生认为同行是一家,“只要是正当、公平的竞争,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双赢甚至是多赢,而不一定是你死我活”。面对“蒙牛”的竞争,“伊利”把自己的发展主题确定为“双赢和倍增”。蒙牛创业之初推出的广告语就是:“蒙牛向伊利学习,做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在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后,蒙牛又推出大型户外广告牌:“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为内蒙古喝彩!千里草原腾起伊利集团、兴发集团、蒙牛乳业……”蒙牛和伊利在竞争中共同发展,不仅撑起了内蒙古乳品行业的脊梁,也为整个中国乳品行业注入活力。

双赢的智慧来源于合作的意识与善于抓住机遇的能力。有人认为,只要是竞争,要么两败俱伤,要么一方战胜另一方。实际上,有更好的结局——竞争中求双赢,合作中共发展。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与微软公司的合作便是成功例子。当初,IBM开发了个人电脑的模本,却没有合适的软件可供运行。当时刚成立不久的小公司微软,抓住机会与IBM合作,为其开发操作系统软件DOS,微软公司从此强大起来。今天,微软已成为电脑软件行业的大哥大,总裁比尔•盖茨成为全球知名的首富;而IBM也成为电脑硬件领域的“蓝色巨人”。竞争中求双赢,双方都得到了发展。

世界一体化,地球成村庄,竞争、合作必不可少,谋求双赢自然是共同的需要。没有个体之间、群体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现代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在竞争中谋求双赢,是一种成熟的智慧,它促进人类和谐发展,互利共荣。

【简评】

这是一篇成功的议论文。第一段肯定竞争的存在和作用;第二段论证“没有双赢的观念,往往是两败俱伤的结局”,从反面强调双赢的意义。第三段以“在激烈的竞争中,怎样才能创造双赢的局面呢?”将论证引向深入。“双赢的智慧来源于宽阔的胸怀和长远的眼光。”“双赢的智慧来源于合作的意识与善于抓住机遇的能力。”这两个分论点对文章的升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结尾再强调“双赢”的意义:社会的发展需要竞争,在竞争中谋求双赢,可以促进人类和谐共存。

作者选材十分精当,三个主要论据——农民和邻居双损,蒙牛和伊利双赢,IBM与微软双赢,两个是国内的,一个是国外的,一个是反面的,两个是正面的,属于不同领域的三个事例十分典型,组合起来具有说服力。

第14练 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

[训练目的]

用真实、典型、充分的论据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

[复习指导]

如果别人向你表达一个新的观点,一个新的见解,一个新的意见,而你是一个爱思考的人,一定会想:为什么这样?我们写作议论文,也必须时时想到,会有读者在不断地向你提问:这是为什么?

回答这些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准备充分的论据,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

所谓论据,也就是能够证明观点的材料。一类是事实论据,或者是概括性的事实,或者是典型的事例,或者是文献数据,或者是图片音像;一类是理论论据,或者是客观规律,或者是科学原理,或者是名言警句。如《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既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又有充分的事实作为证明,丰富的论据有力地支撑了作者的观点。如《师说》这篇文章,既列举了“古之圣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等正面的事例,也列举了“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等反面事例;既有“古之圣人”“巫医乐师百公之人”“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这样概括的事例,也有“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这样的典型事例;既有大量的事实论据,也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这样的理论论据。

对论据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典型,充分。真实,也就是合乎事实,准确无误;典型,也就是在逻辑上能够充分证明观点,并且有一定的代表性;充分,就是论据具有足够的数量和质量。有了真实、典型、充分的论据,论证才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在真实、典型、充分的基础上,如果能够注意论据的新颖,则更能启人深思,增强说理的效果。

丰富的论据来自我们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我们既要善于从占有的材料中发现能够证明观点的论据,又要善于对相关材料进行归纳;取舍和提炼。

还要注意论据的表达。一般说,要力求概括,言简意明。不必对事实进行过多的叙述和铺陈;在交代清楚的前提下,力求简要。当然,有时候,也可以对材料作适当的描写,但其目的是为了突出材料的典型性,而不是追求故事的生动和形象。论据的叙述,要突出重点,围绕需要证明的观点展开。有时候,同一个材料,往往蕴涵了不止一个道理,也就可以用来证明不同的观点。在叙述时必须突出材料中与观点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体现论据的价值,更能有力地支撑论点。

[典题探究] 2007•高考辽宁卷

有这样一段由成功人士代言的广告语:“人生如登山,往上走,即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我能!”

请联系你的感受和认识,以“我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试题解读]

没有自信,越王勾践怎能砍断吴王的金戈?没有自信,区区西秦如何东出函谷而一统天下?没有自信,成吉思汗的铁骑又如何能踏上多瑙河的土地?没有自信,小泽征尔怎能在音乐权威面前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萧伯纳说:“信心使一个人得以征服他相信可以征服的东西。”鲁迅 说:“无论如何,“流言”总不能吓哑我的。”

“我能”是充满自信的呐喊,而“自信”是个老话题,古今中外有关“自信”的事例和名言不计其数,能否选取典型、充分的论据来论证论点是写作本文能否成功的关键。

[范文引路]

我能

成功者往往是自信的人。自信,在某些时候就是“我能”的代名词。自信这个伴侣,对于你我来说都很重要,我们应该自信,因为自信与成功是密不可分的,自信是取得成功的最基本的前提。朋友,扬起充满自信的“我能”风帆,让成功伴你一生。

充满自信的“我能”是人生中的一盏明灯,它照耀着我们成长,它照耀着我们走向成熟的人生。

充满自信的“我能”是荒漠中的一壶甜水,它给予了我们希望,它是支持着我们走出荒漠的希望。

哥白尼就以他持之以恒的自信告诉世人: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就会脱颖而出。以前,人们都认为地球是方的、平的,可哥白尼却不这么认为。经过长期的实验,他终于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后来一举成名。哥白尼正是靠着“我能”的自信,将自己领入成功之门。

居里夫人曾说过:“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活着的人总要照常工作。”正是自信,面对挫折的“我能”,支持她在经受了失恋、丧夫、社会上的流言蜚语等打击之后,两次荣获诺贝尔奖,为人类的科学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说明:失败乃成功之母,而自信是成功之基。有了自信,我们才会看到成功的曙光。拥有充满自信的“我能”,成功就在眼前。

“我能”它体现的是自信,而不是自负,更不是自卑,它是我们对自己的肯定,对自己的信任。自信也不是心血来潮,它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毅力,相信自己“我能行”!

爱迪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是啊,这句话说得多好,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成功的人,他一定自信,只有相信自己,肯定自己能行,才能为理想的目标努力奋斗,才能到达事业辉煌的峰巅。试想,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那么他又怎么会相信别人呢?所以要相信别人,首先要相信自己,要勇敢地说“我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苏教版必修教材写作训练教案——第六章:议论文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