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朗读——语文教学的翅膀《黄鹤楼送别》

朗读——语文教学的翅膀《黄鹤楼送别》

11-07 15:07:59   浏览次数:855  栏目: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朗读——语文教学的翅膀《黄鹤楼送别》,

 柏庐实验小学:刘莉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老师要特别重视诵读的指导,这样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也能为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打下坚实

的基础。下面就《黄鹤楼送别》一文,谈谈我是如何指导朗读的。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文包诗。它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景,诗文互照、情景同现。但

这首送别诗有它自己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它可以说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

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那如何才能使五年级的学生理解和体会

这种意境,如何才能读好和读懂这篇课文和古诗呢?

一、补充教材促朗读

课伊始,我以课文的第一小节导入。在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暮春三月,年青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听他们正在话别——

我直奔课文第三小节。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然后谈谈各自的感受。学生不难从声情并茂的课文录音中体会出两位大诗人间的深情厚意。但难

的是怎样让学生真正的体会感悟到他俩的深厚情谊并朗读好对话的内容。特别是李白对孟浩然敬仰之情的表达。从表面上看,学生很容易找到

:“敬仰”、“誉满天下”、“一直”等体现情感的词语,但找到了还不等于学生就能读好。即使再进一步,学生理解了“敬仰”、“誉满天

下”的词义,也不一定完全体会得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如果只是运用不同的朗读形式,周而复始的练读,或通过老师反复的范读,以求学生

的入情入境,也只能使学生依葫芦画瓢的一味模仿。对于学生而言,也只是读得像不像的问题,根本就谈不上好不好,更谈不上懂不懂了。

在这个环节上,我是这样处理的,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引出了《赠孟浩然》这首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

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这是李白为表达对年长于自己十二岁的孟浩然的敬仰之情所作的一首诗。第一句就

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最后一句更是把这种敬仰之情推到了高潮,“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学生经老师

的讲解,和反复的诵读,深切地体会到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再回头读李白的话,那种敬仰之情自然从学生的朗读中流

泻出来。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情感,当孟夫子要远行的时候,李白才会恋恋不舍,学生分角色朗读时,自然也异常投入、把握得当了。

二、体会心境促朗读

文章的第四小节对理解诗文来讲又是一个关键,也是朗读训练中的又一重点。文中写到李白在“杨柳依依”、“沙鸥点点”的长江边送别好友

孟浩然。看着友人乘坐的小船扬帆而去,越走越远,渐渐地、渐渐地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眼前只有一江春水,滚滚东去,流向天的尽头。

为了读好这部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除了注意抓住关键词“伫立”、“凝视”引导学生品评、朗读,感悟友人间不忍分别的深厚友情外,

我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把这一场景再现出来,再配上充满古韵的乐曲,深情的范读,把学生带入文章,诱发他们的想象力,体会诗人当时的心

境。因为由想象开启的生活图景,比语言文字打开的天地更广阔,包容量也更大,更具有形象感,也就能更好地获得情感体验。德国戏剧家席

勒也指出:“想象越生动活泼,也就更多引起心灵的活动,激起的情感也就更强烈。”我抓住文中“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后的

省略号,引导学生想象这时的李白凝望着江水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感叹些什么呢?在对前面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很快体会到了人

物的心境:对孟夫子离去的不舍,对美丽扬州的向往,对再次重逢的期盼,对未来的憧憬……在此基础上,吟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三、利用评价促朗读

在最后诵读、背诵古诗这一环节中,我为学生配上音乐,让他们把自己当成李白,来吟诵这首诗。“李白伫立在江边,久久凝视着一江春水,

思绪万千……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吟诵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学生在我创设的情境中吟诵的声情并貌。听了学生的诵

读,我作出这样的评价:听了你的诵读,我仿佛置身在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长江边;或是我仿佛看见了孟浩然乘坐的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

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或是我也想去烟花三月的扬州看一看等。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作出针对性的评价。受到鼓励后,不仅激起了学生诵

读的热情,而且加深了他们对诗文的理解,自然也就诵读得越来越投入、越来越到位了。
http://www.ksblsx.com/blog/user1/liuli77/archives/2006/309.html
(www.lexue88.com www.lexue88.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黄鹤楼送别)本文转载

,朗读——语文教学的翅膀《黄鹤楼送别》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