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三教《特殊的葬礼》的思考

三教《特殊的葬礼》的思考

11-07 15:07:28   浏览次数:968  栏目: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三教《特殊的葬礼》的思考,

 三教《特殊的葬礼》的思考

 作者:陈建先               

“感悟”是一个既古老又时尚的概念。说它古老,因为它是与佛教佛学同时诞生的;说它时尚,因为它是近几年才进入我们视野的有关语文学习的一个新名词。于是,在语文课程领域,关于“感悟”的界说和演绎可谓百花齐放、众说纷纭,人们对“感悟”的把握难免有了“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尴尬:读书时间不充分,急于让学生感悟的有之;忽视相关的生活积累,架空学生感悟的有之;片面强调感悟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忽视对语言文字的品位、积累和运用的有之;片面强调局部深入,忽视对课文整体感悟的有之;片面强调个性化感悟,忽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有之;滥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活动表演,弱化文本的阅读与感悟的有之……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到底如何引导学生去真切地感悟,如何走出“感悟”的误区,让《语文课程标准》中这一重要概念真正落到实处呢?这些问题一直苦苦地困扰着我。我思考着,尝试着,于是就有了《特殊的葬礼》的三次教学。
              一教《特殊的葬礼》:感受“人文”的魅力,沐浴“人文”的光辉
              第一次教《特殊的葬礼》是在2001年12月,地点是杭州。当时,《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刚刚颁布。我反复地阅读了《标准》,把目光锁定在一个热点话题上,这就是“感悟”。我的初步认识是:“感悟”是相对于“人文”而言的,它强调的是语文的人文性,注重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多元反应和独特体验。事实上,读完一篇文章,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什么词句,而是文中所折射出来的比较笼统的“情”、“理”、“意”、“趣”等,即人文感受。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思路:
              一、悬念揭题。
              二、初读课文,说感受。
              三、再读课文,说感受。(课文哪些地方让你心情沉重?为什么?)
              四、拓展思考:在生活中,你还了解或经历过哪些环境“悲剧”?
              五、延伸升华。播放课件:黄果树瀑布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问:读后有什么感受?请你为黄果树瀑布设计一句环保广告语。
              在实际教学中,我又注意捕捉“战机”,不失时机地“煽情”。孩子们的学习非常投入,特别是目睹了塞特凯达斯瀑布逐渐枯竭的画面后,不少学生都流下了眼泪,纷纷谴责人类破坏环境的可恨行为。有个学生联系生活,说了这样的一段话:“我痛心,咱们杭州不再是以前的杭州了,天空不再像以前那么蓝了,西湖的水也不像以前那么绿了,真没想到堂堂一个旅游名城,人间的‘天堂’,竟退化到如此惨不忍睹的地步,还不如人家连云港(课前交流时我介绍过连云港的环保情况),虽是个不算出名的小城市,却很注意环境保护,还积极申报国家级卫生城市。作为一名杭州人,我真惭愧啊!”听课的1000多名老师也为孩子们的真情流露所感动,一堂课竟给了十多次鼓励的掌声。
              这样的场面,恐怕是很多老师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当时的我确也曾经陶醉其中,但后来详细地观看了这堂课的教学录像,在反思中隐隐感觉到一种不安:这样的教学似乎少了一点“语文味”。虽然学生说得比较充分,但说的内容大多离“本”太远,课文中大量的规范的语言文字却没能让学生反复诵读、积累和运用。这样的“说”即使再精彩,其实还是停留在一种浅层次上。看来,这样的“感悟”未免虚空了些。语言文字毕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是学生感悟人文的基础,语文课怎么能把“语言文字”给丢了呢?这是语文学习还是环保主题中队会呢?语文课就是这样的感悟人文吗?我越琢磨感觉越不对劲,于是就萌生了第二次教学《特殊的葬礼》的冲动。
              二教《特殊的葬礼》:“得意”也要“得言”,“工具”更须厉练
              事情往往是这样的,当一种倾向出现的时候,往往会掩盖另一种倾向,矫枉过正,或许是历史的必然。新《标准》颁发后,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立即转移到了语文课程中“人文”教育的一面,其间也难免会出现“工具性”落实不力的现象。其实,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情感熏陶等人文因素主要是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的,是在语文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的,如果离开了语言文字的载体去放大“人文”,那么就会改变语文课程的性质。因此,无论语文教学的任务如何增加,外延如何扩大,课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仍然是学习语言,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没有了语言文字,也就失去了人文感悟的基础。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在2002年12月北京的公开教学中,对《特殊的葬礼》的第三个教学环节作了调整,加大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力度。调整后的第三个教学环节变成了这样的两部分:
              一、赛读、说话:请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说话。
              二、再读深究
              1、读了课文,在你的头脑里出现了怎样的两幅画面?
            (原来的瀑布:雄伟壮观    几年后的瀑布:奄奄一息)
              2、想像练说。
              (1)原来的瀑布:面对这雄伟壮观的瀑布,你能赞美一番吗?
              (2)几年后的瀑布:假如瀑布会说话,此时此刻,它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二读课文后,我特意安排了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话,一是课文中确实存在着诸多的因果关系,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把握课文的内在联系,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二是通过比赛这一方式增加学生的读书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更好地巩固“因为……所以……”这一表达方式,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为后面的深入感悟作好扎实的铺垫,从而实现课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纵观两次想像说话,一去初教《特殊的葬礼》时的“环保味”,孩子们的语言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了。有学生这样赞美瀑布:“啊,塞特凯达斯瀑布!如果我是当年的李白,即使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无法描绘你的美丽!”“塞特凯达斯瀑布,如果我是当年的李白,情愿永远伴你身边,不想再回唐朝了!”“哇!塞特凯达斯瀑布!你‘谋害’了多少游客的‘胶卷’啊!”在想像瀑布说话时,有学生说:“人们啊,我真不理解,你们为何这般残忍?我把这么美的景色给了你们,让你们大饱眼福,你们为何这样夺走了我的生命?”可以说,这样的“感悟”不仅升华了孩子们的情感,提高了认识,而且发展了孩子们的语言,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表达感受、运用语言的平台。这样的课,语文味就厚重了许多,“人文”的感悟也就不再那么单薄。
              反思四次语言训练:①用“因为……所以……”说话。②赞美瀑布。③瀑布会对人们说些什么。④设计环保广告语。第一次因有课文内容做基础,所以学生说得较全面,而后面三次总有点美中不足。大多数学生的语言比较单一,除了前面较精彩的几位外,大多数学生只是限于“美啊,塞特凯达斯瀑布!”“可恶的人们,你们真不该这样对待我呀!”等干巴巴的一句。包括环保广告语的设计,学生的语言也是相对集中,无非是“保护环境,爱护地球”、“不要让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在中国重演!”等等,有些还和前面的说话内容产生了重复,这样的训练似乎也少了一些东西,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的机会,一味地让他们去表达,但没有给他们以更细更实的指导,没能从课文语言中汲取营养,来丰富自己的表达。一句话,吸收内化的问题没解决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米”,让他们品尝“有米之炊”的香甜呢?如何让语文的“工具性”落实得更实一些?如何充分发挥好课文的“例子”功能,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得更加自然、和谐呢?我又陷入了沉思。

[1] [2] [3]  下一页

,三教《特殊的葬礼》的思考
《三教《特殊的葬礼》的思考》相关文章

tag: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