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静谧的田园诗情——紧扣“静”字教学《田园诗情》

静谧的田园诗情——紧扣“静”字教学《田园诗情》

11-07 15:31:22   浏览次数:351  栏目: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静谧的田园诗情——紧扣“静”字教学《田园诗情》,

静谧的田园诗情——紧扣“静”字教学《田园诗情》

说实话,读《田园诗情》的第一感觉是一个“静”字儿,一切都是那么的温馨、安详、静谧,但又充满生机与活力。
教师读书的第一感觉十分重要,它往往折射出学生的第一体验。
果真,在同学们初读课文以后,我问:“同学们,你来到荷兰的第一感觉是什么?能用一个字描述吗?”有三五个同学举起了手。
“静!”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举手的同学都点头赞成,其他同学也跟着表示赞同。
我在黑板上,拿起绿色粉笔用舒缓的速度,写上了一个大大的“静”字。
“现在,你能用上‘静’字组词,来描述荷兰田园风光给你带来的‘静’吗?”“安静、寂静、平静……”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
“好,带着你们自己的感受,开始读课文。把你认为‘静’的地方画出来,并读一读,看谁能读出那份宁静、安静、平静。”
同学们一边动情地读,一边认真地画着,声音柔柔的,动作轻轻的。
第一个举手的是张自立,她是一个女孩子,读书相当投入。我想通过她的朗读,进一步让孩子们进入“静”的境界。
“极目远眺,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张自立的声音轻柔而又绵长,让我们的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仿佛真把我们带到了一片葱绿的广阔无垠的草原上……
张自立刚读完,有几位同学鼓起了掌,接着,掌声响成一片。
“张自立读得真好,让我们身临其境!”同学们点点头。“你觉得哪些地方,她读出了一个‘静’字?”
“老牛仪态端庄,特别的‘静’。”杨洋举手回答说。
“‘仪态端庄’能让人感到静?”我故作疑惑。
“端庄就是严肃,像家长一样严肃!”“端庄就是庄重。”“端庄就是很文雅的感觉,当然很静啦!”
“你瞧瞧,同学们的悟性真高!”我不禁随口赞叹道,“这就是语文好,语言的感觉好。用‘庄重’‘文雅’来形容非常准确,这是一种拟人化的说法。”
“家长是端庄的,那孩子们呢?”
“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
“多么的充满生机与活力啊!”我不禁感叹,“这一动一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牛犊不是‘动’的吗?怎能说静呢?”我话锋一转,又回到了“静”字上。
“这‘动’,是一种‘静’中的‘动’,使我们感觉到静得有生机,有活力,生机勃勃。”“小牛犊只是牛的大家庭中的一员。其它的成员还是静的。”
“你读读看。”
“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正低头吃草;有的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王晨雨读得有声有色。
“‘低头吃草’‘站立不动’的确很静。思考的时候,都是很安静的。”陆帅廷回答完后,动情地读起来,脖子向前伸得老长,仿佛这样才能把那种静谧读出来。
齐读,同学们也是如此的投入,四种牛的情态,通过朗读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出来,静中有动。
“还有体现静的地方吗?”我开始引导学生关注牛群活动的背景——草原。
“‘碧绿得如丝绒般’也让我感到宁静。”
说真的,我还没有这样的感觉,心存疑惑:“‘碧绿得如丝绒般’也让你感到静?”
“对呀,如丝绒般,摸上去多么舒服!”
“舒服一定会有宁静的感觉?”我仍然紧追不舍!
陆帅廷此时又站起来:“丝绒般的,很滑,不像其它粗糙的东西,摸上去不舒服。”
我不禁感叹于孩子们的语言感悟能力。学生这么一对比,我真的领悟到了其中的宁静:“奥,我明白了,粗糙的东西给人感觉烦躁不安;而丝绒般细滑,让人感到安详、温馨,给人一种宁静、祥和。是不是这种感觉?”同学们都点点头。
所谓教学相长,我真的体会到了。不要以为教师的人生阅历就比学生丰富,感觉就比学生细腻。这方面,我真的不如学生。
“‘极目远眺’也能说明静。想想这么大的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那么几十头奶牛在活动,是不会打破草原的宁静的,只能给草原一片生机!”
“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更给草原增添了美,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着自己的看法。身临其境的朗读,让我们再次体味到那生动温情的画面。
“第三节,第三节谁来读一读,读出静?”没有一个人举手。
“还没体会出来?再读一读!”同学们又开始朗读,但显得有些激动,特别是读到骏马奔驰的语句时,语调上扬,节奏明显的加快。
“谁能读一读,读出宁静?”我再一次要求,只有前面的王艳举起了手。她读得十分动情,赢来了一片掌声。王艳坐在最前面,她并不知道后面没有一个同学举手。我来到她面前:“你很了不起!”她疑惑地看着我。“刚才老师请同学读课文,就你一个人举手的。同学们都很怕读不好,而你不怕。同学们为什么怕读不好?”我面向其他同学。
“这里写的是骏马奔驰,不静,读不出来!”
“骏马怎么奔驰的?”
学生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骠悍强壮’‘腿粗如桩’是说骏马很有力量,善于奔跑。‘鬃毛随风飞扬’说明奔跑的速度非常快!”
“文中还有一个词说骏马飞奔的。哪个?”我随即提问。
“驰骋。”同学们齐声回答。
“怎样驰骋?”
“要怎么奔跑就怎么奔跑,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它们。”“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这里归它们所有。”
“这里完全归它们所有?”我追问。
“‘似乎’归它们所有,但不完全归它们所有,这里还有奶牛。”学生并没有关注到下一节中提到的绵羊、猪群、小鸡和长毛山羊,我就并没有深究。待会儿留到过渡学习第四节的时候再接过话头吧。
“骏马奔驰,真是活动的画面,但同学们先前为什么感觉到宁静呢?”我还是紧扣“静”字,然后指着幻灯上的画面。
“草原很大,‘辽阔无垠’,但骏马活动的范围并不是太大,所以,骏马的奔驰并不能打破草原的宁静。”
“你有什么依据说骏马活动的范围不大呢?”
“‘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是说低地被运河隔断,骏马活动的范围是有限的。”
“这里的低地大还是运河多?”
“运河多。”
“如果将这一句换个说法:‘一条条运河镶嵌在碧绿色的低地之间。’有什么不同?”
“低地大。”
“看来句子表达时顺序有变化,意思也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草因水生。运河纵横,绿草肥美,正是放牧的好地方!骏马在这么大运河阻隔的原野上奔驰,并不能破坏牧场的宁静。谁能读出宁静?”
这回有不少同学举手了。
“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学生读得津津有味,但是读到骏马奔驰的句子,仍是语调高昂,仿佛骏马就在眼前。看来学生并没有把骏马放到广阔的大背景下去读。
“同学们,如果此时你就站在某个高处,望着广阔的原野,望着远处奔跑的骏马,听到不太清晰的马蹄声,感到的是宁静还是热闹?”“静中有动。”学生还是这样回答,但就是不能通过朗读体会出来。
“同学们,骏马奔驰,本是热闹非凡,但如果我把它和广阔无垠,一片宁静的草原比,就是静中的动了。朗读时,要把骏马飞奔的语句通过声音送远,这样才能不破坏整个宁静的画面。”
同学们若有所悟,纷纷举起了手。我也举起了手。“我有朗读的权利吗?”“不,不。行行!”同学们同意了,于是我开始范读起来。
同学们听得很投入。读完之后,自然又是一片掌声。“这回会读了吗?”同学们点点头。“谁来读?”应宇辰站起来,动情地读起来。全班同学凝神静听,尤其是平时上课经常走神的卞俊伟,似乎在凝神静思,陶醉其中。读完之后,我问:“同学们是不是进入了境界?感到静了吗?”同学们点点头。“尤其是卞俊伟特别入神,是吗?”卞俊伟美美地点点头。“卞俊伟啊,我们虽然不能亲自到荷兰去感受那里的田园风光,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到世界各地去旅行,感受各地的美丽风光,领略各地的人情风俗。这就是读书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这就是语文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读书把,书里是一个个美妙的世界!”同学们有的凝神思索,有的望着我神采奕奕,有的还是在不住地点头称是。
我时刻在想,我们这些语文老师是干什么的?就是为了教课文?就是为了让学生考好试?不对,我们更多的应该是教会学生爱读书,爱语文,让老师和学生带着教材一起走向阅读,走向阅读的人生,这就是我理解的大语文观。
“大家一起来读。”大家把书拿起来,开始尽力把声音送远,动情地读起来,不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这自由王国主人,除了奶牛、骏马,还有吗?”学生纷纷举起了手:“有绵羊、猪群、小鸡、长毛山羊。”
“谁能说具体一点?”学生:“悠然自得的绵羊,不停呼噜着的猪群,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
“那么多的动物,你还能感觉到静吗?”
“绵羊悠闲自得,很恬静。”“猪群的呼噜声音也不会高。”“小鸡、长毛山羊虽然多,但是都很安闲,非常宁静。”
“能读出来吗?”指名学生朗读。
“真静!真美!可以说是动物们的——”我又一次拉长了声音。“天堂。”学生齐答。

[1] [2]  下一页

,静谧的田园诗情——紧扣“静”字教学《田园诗情》
《静谧的田园诗情——紧扣“静”字教学《田园诗情》》相关文章

tag: 教学  田园诗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