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手脑相长《人有两个宝》教学案例

手脑相长《人有两个宝》教学案例

11-07 14:59:46   浏览次数:271  栏目: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手脑相长《人有两个宝》教学案例,

手脑相长《人有两个宝》教学案例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陶行知的《手脑相长歌》改写的一首儿歌。共六行三句话,语言朴实无华,内容通俗易懂,同时配

有两幅插图,使我们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是很大的,它们是人身上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两个宝物,要从

小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
【教学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是在学生学习完了拼音、认识了部分生字,阅读了几篇小短文之后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以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寓教于

乐,让孩子们喜欢语文这门学科,让孩子感到学习语文有兴趣。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愿望。
【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⒉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让学生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能联系课文,体会双手和大脑的作用。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⒈猜字谜:一撇一捺,支撑天下。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人” (指名认读)
  ⒉师:你知道有哪些人?
【评析:兴趣是孩子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推动力。在课堂中要培养孩子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环节。课题是文

章的眼睛,以课题作为突破口,发散开去,便能辐射全文,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一开始给孩子们创设一种情境,

让孩子们通过猜字谜引出“人”。再让学生明白“人”是指所有的人,包括大人、小孩、男人、女人;中国人、外

国人。这样新课伊始就营造了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⒊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有关写人的一首儿歌。  板书课题: 人有两个宝
   ⒋齐读课题。
二、初步课文,感知文意
  ⒈读了课题后,在你的脑海里产生了哪些小问号?
【评析:《新课标》明确提出“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并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特别注重学生“探

究的研究的过程”。那么用什么启发?讨论、探究、研究什么?——问题!在本课的教学中,不再是老师发问学生

被动作答,教师始终以一个组织、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释疑,让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究

。开始时,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教师将学生的疑问集中归纳为“人有哪两个宝?”、“为什么说它们是宝?”、“

怎样用这两个宝?”三个有效性问题,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在自读课文时十分认真。引导学生就课题发问,

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也调动了学生阅读探究的积极性。】
⒉小问号的答案就在课文里,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吧。
⒊老师配乐范背课文。
【评析:对一年级孩子而言,老师是神圣的,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老师绘声绘色的朗读,会令孩子羡慕不已。所以

,引导孩子摆脱顿读、指读的比较有效的办法是老师多示范,这样降低朗读的难度易于引起孩子的兴趣,使他们真

正地做到“我要读” 。】 
⒋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
⑴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⑵注意词儿连读。
⒌检查:⑴生字的字音是否读准了;⑵检查词语是否读正确了。
⒍精读课文,要求:
⑴把句子读通顺。
⑵边读边思考:这首儿歌共有几句话?
⒎指名分句朗读课文,师生共同参与评价。
三、精读感悟,整体感知
⒈学习第一句
    ⑴大家读过课文后,现在一定能解决自己提出的第一个小问号了——人有哪两个宝呢?   
⑵指导朗读,注意词儿连读。   
⒉学习第二句
    ⑴提问:双手和大脑分别有什么本领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请学生试读文中的句子)
    ⑵理解“做工”
   ①出示词语卡片“做工”学生认读后,用投影打出书上69页图,请学生看图后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们用自

己能干的小手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有序地看图,并把话说完整)
  ②小组交流:人们的双手还会做哪些事呢?(学生练说“××的双手会       ”句式)
    【评析:一年级学生易于接受、理解具体、形象、直观的东西,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课文内容时,不再是索然无味的解释,而是将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沟通。如让学生

说说“××的双手会          ”、“自己做事时大脑会想些什么?”这几个问题都以学生的主体经验为基本点,

强调学生主体的感受与体验,帮学生具体化、个性化地来理解感悟课文,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内化,又有效

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③师:双手会做工,“做工”就是做事、工作。双手能做这么多的事,真是人的一个宝啊!
   ⑶理解“思考”
   ①我们在用双手做事时,我们的另一个宝贝——大脑在干什么呢?
   ②小组讨论:(可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也可说说自己)
   ③师:人们用双手做事时,大脑同时也在想这件事,在动脑筋想问题想办法,也就是“思考”,这样才能把

事情做好,所以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④指导朗读第二句。(可边读边做双手摸头的动作)
 ⒊学习第三句
   ⑴怎样用好这两个宝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⑵理解“创造”
   ①师述:老师在教小朋友学汉语拼音时,觉得画四线格既费神又花时间,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是就动手

做了起来,(用预先做好的纸板画四线格)你们看,是不是简单多了?这就是————“创造”!
②出示词语“创造”,学生认读。
③小组讨论:工人叔叔做出了哪些新东西?农民伯伯在田里种出了哪些新东西? 
④师:同学们在平时用手又用脑,有了很多的创造,以后做事更要边做边思考,用手又用脑(强调“又”)。
     【评析: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教育》一文中对“创造”的意义作了诠释:“……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

产生新价值,这就是创造的过程。”末了两句的意旨是人想要有所创造,必须“用手又用脑”,句中的“又”字不

是一般的表示并列,而是具有强调作用,强调了双手和大脑必须协同运用,也就是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才能有

所发现、有所创造。通过将重点词语的理解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沟通,增强了主体感受

,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帮学生个性化地理解课文,既促进了课文内容的内化,又有效地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⑤这块纸板除了可以画四线格之外,还可以画五线谱、河流、海草。(老师板画)
【评析:画、做等活动的开展,将语文与其它学科融合,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培养了学生时时处处有语文、学语文

的意识,将语文的触角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
⑥指导朗读第三句。
⒋齐读课文。
 【评析:一年级学生阅读经验贫乏,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适时再读全文,能较好地全方位定位语感,有助于

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⒌试背课文
  ⑴看图齐读课文后试背,展示自己最好的读书、朗诵水平。
  ⑵学生试背,可自己创编动作,让我们每个人来用手又用脑,看谁最先背出来。
 【评析:通过自我展示、问题提示、自编动作的形式,将单一、机械、重复的课文背诵变为有趣味的多样化活动

,学生参与积极性高。】
  ⑶师表扬学生用手又用脑,不仅解决了自己发现的小问号,还背出了课文,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用好

[1] [2]  下一页

,手脑相长《人有两个宝》教学案例
《手脑相长《人有两个宝》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tag: 教学  ,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