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王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案例与反思

王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案例与反思

03-19 01:32:53   浏览次数:200  栏目: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
标签: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王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案例与反思,

王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者:王丽

教学内容:长春版教材四年级(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古诗文教学更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和感染。基于以上认识,我确立以“情”为切入点,通过“触景情更深、事世难料情难舍”层层推进的诵读来帮助学生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实现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引导学生诵读是经典诗词教学之根本,诵读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感知活动,“读”是主线,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读准、读通、读出节奏、读出诗韵、读出诗情,层层递进,显象得意。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正确书写“陵”字。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背诵古诗。      

2.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    

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送别》乐曲)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你们想听吗?播放。这是李叔同的《送别》。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因为送别而忧伤落泪,并挥笔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

2、随着乐曲,你能想起自己读过或学过的 哪句诗、哪首诗来

3、师:同学们随着乐曲想起的诗都与一个词有关,那就是送别。为什么古代那么多送别诗呢?有知道的么?(环视,等待)好,老师告诉你:古代呀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朋友一旦分别就很难再见面,于是呀,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送行表达深情厚谊就成了当时一种习俗!这种诗就被称为送别诗。当时的送别诗就 喝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送别诗里的 传世之作,它就是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二、解题

师:自己再轻声读读课题,看看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送别的内容?

生:送别的地方是黄鹤楼,要去的目的地是广陵,送的友人是孟浩然。
师:你真能干!一下子找到了三处!黄鹤楼了解吗?(生介绍)

 师:滕王阁,岳阳楼是另外两个。

生:崔颢还为黄鹤楼题过一首诗呢!

师:嗯!李白还夸过这首诗呢: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一来更让黄鹤楼名声大振。广陵了解吗?
师:黄鹤楼也好,扬州也罢,都在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域(师随机板画长江略图,明确地理位置)谁知道些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情况?

师:听了这些资料介绍,谁能连起来把题目的意思说说。
师: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送别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名一别”。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古诗见证这场送别。

三、初读古诗,节奏朗读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2生)

师: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故人/西辞/黄鹤楼”—这是二二三节奏。谁能接着往下读?指名读。齐读。

 师:还可以把 “故人西辞”四个字连起来读,变成四三节奏(范读),谁来读?师生4字和3字轮读。

师:用你喜欢的方式再大声朗读这首诗,用一个词概括你读完这首诗之后的感觉。

四、感悟诗境,品读古诗

师:诗读通了,诗句的意思你能读懂吗?怎样读懂古诗,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师:好,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学生自学古诗。

学生汇报:故人西辞黄鹤楼

师:听明白了么?西辞就是辞西,辞别西方,向西边告辞。这句诗交待了(送别地点)如果老师去南方城市广州,我就要-----生:北辞。

师:谁能用一句诗来说明老师要去广州?(老(恩、吾)师北辞洮南府、)

师:好,就 这样先解词再连在一起理解整句诗。接着汇报。

师:烟花三月告诉了我们什么?(送别的时间)

师:烟花三月”就是公历的四月份,正是江南鲜花盛开的时节,扬花柳絮再江面随风飞舞,远远望去,如烟似雾,唐代诗人杜牧以一首《江南春》、白居易以一首《忆江南》向我们展示了江南春天秀丽的风光。(出示2个纸板,指名读)

师:你还想起了哪些优美的词语可以描绘这美丽的景色?

生、、、、
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师:谁能说说你刚才仿佛看到的烟花美景,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诗,当然,也可以是自己的话。

师:如此烟花美景只有武汉有吗?(指板书)

生:扬州也是。路上也有。
师描述:整个长江中下游一带,一路的繁花似锦,沿途的春意浓浓,在唐朝,三月的扬州是江南最繁华最迷人的城市,瘦西湖畔,杨柳依依,从宁静的楼阁向外望去,一片烟雨迷蒙,等到百花盛开之时,整个扬州城都沉浸在幽幽的花香之中。唐朝的诗人都向往到扬州一游。想到孟浩然要去的是这样一个地方,李白的心里会怎样想?那我们来读一读前两行诗。(指导学生读出孟浩然此行的美好,读出李白的向往,羡慕。读出诗句的美丽。)
师:孟浩然烟花三月下扬州游玩,李白的心里很羡慕,很向往。但是,当他看着孟浩然渐渐远去的时候,他的心里又是什么滋味?谁来理解3、4两句诗的意思?生理解略。

师: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看什么啊?(船)师:几只?(一只)

师:对!孤帆就是孤孤单单的一只船。 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应该有许许多多来往的船,为什么李白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

生:因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

师: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为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真是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

师:大家看插图,此时李白就站在黄鹤楼上,望着帆影远去,船开了好一会了,他在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涌起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那船已成一点小影儿了,李白舍不得啊,不想走啊!还有哪里望啊!望啊!心中再次默念——生深沉地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那船已消失在了蓝天碧水的尽头,想起昨日种种,他踮起脚来,又在望啊!望啊!他心潮澎湃,高声诵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此时,尽了的帆船,未尽的是友情。此刻李白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孟浩然说,拿起你手中的笔用几句话写出李白的心情。出示:故人的船已渐渐远去,李白的心中不禁想:——————

生汇报:读所写。
师:这深深的 情浓浓的意化作了这首千古名诗。

生齐声颂读全诗

师:黄鹤楼的这一别,别出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别出了孟浩然与李白的厚谊。时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怀,又为这次送别写下了一首五言诗。

出示: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轻一些再来一遍。

师:帆去远,心相随啊!多么的情深意长啊!“故人已乘孤帆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滚滚长江东逝水, 千年已是人去楼空。不思量,自难忘。名楼,名城,名士,成就了这首千古名诗。

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 凭栏远眺,浮想联扁,面对滔滔江水,你一定会情不自禁想起两个人——生:李白和孟浩然;

你一定会想起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你一定会再次深情地吟诵到——生齐读古诗。

,王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案例与反思

《王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案例与反思》相关文章

tag: 教学  黄鹤楼  王丽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