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北师大版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十二册语文教案《孟子语录》解读

《孟子语录》解读

11-07 15:34:22   浏览次数:495  栏目:北师大版十二册语文教案
标签:北师大版十二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孟子语录》解读,

《孟子语录》解读
欢迎来到本站,若要查找更多相关资料请搜索课文题目,不要使用书名好!
[ 田媛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wu4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wu1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梁惠王上》)
○庖pao2,厨房。厩jiu4,马厩,马棚。
○饿莩piao3,饿死的人。莩,本读fu2,芦苇中的薄膜,此处通殍。
○且人恶wu4之,人且恶之。恶wu1在,何在。
○厨房里有肥肉,马棚里有肥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者饿死的人。这等于是率领野兽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人尚且厌恶它;作为百姓的父母,行使政权,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又怎么能够做老百姓的父母呢?
○孟子敢于当着梁惠王的面指责战国时代各国国君的“率兽食人”,质疑他们的行政资格。这固然和孟子的刚烈性格有关,也反映了战国不同于春秋的时代变迁。春秋时代,知识阶层刚刚兴起,社会上还不大买他们的账,所以孔子周游列国,处处受冷落,惶惶如丧家之犬。到了战国则不同了,“士”的价值充分显露出来,“士”在战国的作用甚至被后人夸张成“得一士可以得天下”(王安石语),于是各国国君争相延请人才,形成一股养士之风。所以孟子比孔子就神气多了,说话也气壮多了。据说孟子周游列国时声势相当浩大:“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所至每与国君分庭抗礼”(《孟子·滕文公下》)。而《孟子.公孙丑下》又记载,有一天孟子已经准备就绪前去见国君,尚未出门,国君派人前来对孟子说:“国君本来想要来见先生,但是因为临时身体不适不能前来,不知道先生能否在早朝时前来一见?”孟子立刻回答说:“我也本来要去看他,但是不幸临时生病不能去看他了!”这都可以见出孟子的底气。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老吾老,幼吾幼。第一个“老”和“幼”是动词,第二个“老”和“幼”是名词。教材解释为“恭敬地奉养自己的长辈,慈爱地养育自己的子女”,更精确翻译应该是以恭敬老人的礼数来奉养我的父辈,以关爱孩子的态度来养育我的子弟。
○以及,以这样的态度来推及(别人的老人和孩子)。
○运于掌,运转于掌心,比喻很容易就能治理天下。
○教材说:“从主观上讲,孟子提倡仁政,有维护当时封建统治的意图”。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雪宫:齐宣王的离宫(行宫)。
○非,非其上的“非”即非议,非也的“非”即不对,错误。
○齐宣王在雪宫里接见孟子。宣王说:贤人也有这样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当然有的。人们要是得不到快乐,就会非议他们的国君。因为得不到快乐就非议国君当然是不对的;可是为人君者而不能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假如国君能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那么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假如国君能以人民的忧愁为忧愁,那么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与天下人同乐,与天下人同忧,假如这样而还不能称王天下的,从来也没有过。
○孟子答非所问,转换话题,利用一切机会劝谏君王实行仁政。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公孙丑下》)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内城叫城,外城叫郭。内外城三七比是战国时较通行的体例,属于较小的城池。以小城为例,说明天时不如地利,更不用说大城之利了。
○池,护城河。兵,兵器。革,皮革,盔甲之类。
○委,弃。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域民:限制人民。限制人口外流。封疆即疆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所谓“道”,即仁政,这就绕回到他的老生常谈。
○畔,通叛。
○君子有不战,只有不战,没有战而不胜。按现在说法:除非不战,战则必胜。
○天时、地利、人和。天、地、人三者关系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命题。孟子在这里是说军事,“天时”是指作战的时机,“地利”是指山川险要,城池守备等,“人和”是指人心所归,上下团结。三者中,孟子认为“人和”最重要,体现了他的人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孟子·尽心下》)
○社,土神;稷,谷神。设坛祭祀祈求国泰民安,后世以社稷指代国家。
○丘,田野。丘民,田野之民,草民。想要为天子必须得到草民的拥护,而得到天子欢心最多也就能当诸侯,得到诸侯欢心最多也就能当大夫。
○诸侯假如危及社稷,则应撤换他们另立新君。
○这是最能集中反映孟子民本思想的一段话。
 
注:明清社稷坛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gdyl/564571.htm
社稷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的地方。坐落在天安门的右侧,现在的中山公园内,与东边的太庙一左一右,体现了“左祖右社”的帝王都城设计原则。每年春秋两次皇帝要亲自来此祭社神和稷神。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景春,孟子同时代人,纵横家。人姓名。公孙衍、张仪,也都是纵横家。公孙衍合纵,张仪连横。公孙衍先在秦国为相,后又离开秦国策划合纵,一度身佩楚、韩、赵、魏、燕五国相印。张仪先游说于楚,因不得重用,乃到秦国游说,向秦王献计,瓦解齐楚联盟。纵横家们多类此,没有一定行为准则,所以孟子瞧不起他们,认为他们没有资格称大丈夫,只配称小妇人。
○“居天下之广居”三句,说大丈夫应该立足高远,立身正大。道,即仁政。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两句,得志便率领百姓一起走上大道,之代道。这两句演变为后世儒家著名的两句话: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富贵不能淫,淫,《辞海》解为“惑乱”。贫贱不能移,移,改变节操。如《论语·雍也》载: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而不改其乐,孔子称赞他说:贤哉回也! 威武不能屈,屈,使动用法,使之屈。后世最典型的例子有苏武、文天祥等。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空,穷也;乏,绝也。使其一无所有。
○行拂乱句,言使为事总是出错,不能成功。
○动心忍性,谓竦动其心,折磨其心绪。坚忍其性,以难以忍受之事磨练其性,使其坚忍。
○曾,通增。以上述办法来增加其原来不具备的品质。
○恒,经常。人总是在多次错误后,才能知道应该怎么做。
○衡,权衡。人总要在心力交瘁,权衡再三后,才会有所作为。
○征,表征。这样的脱胎换骨过程,最终一定会从神情上表现出来,从语言上表达出来,而后必然为人们所了解。
○法家拂士。法家,非百家之法家,乃制定法度坚持法度的大臣。拂bi4通弼,弼士,辅弼的贤士。
○入,指国内;出,指外部。内无人敢于忤逆,外无敌国外患,这样的国家很快会亡。

○日后司马迁有一段话可是说是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最好注解。《史记·太史公自序》:“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略)

[1] [2]  下一页

,《孟子语录》解读
《《孟子语录》解读》相关文章

tag: , 北师大版十二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十二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 北师大版十二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